藺禎榮
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政策趨勢下,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需要有新的認識和要求。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群體,需提升合作意識和自身能力來應對挑戰,實現自我專業發展,還要求建立新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育科學的研究者,是課程的建設者與開發者,也是社區的一員,因此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多層面的,這就需要有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發展空間。新課程改革是將我國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適合當代人學習與發展的新道路。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策略研究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研組有諸多不能適應課改要求的方面。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管理的實體,是新課改實施的前沿陣地,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舞臺,是教學研究轉化為教育教學生產力的生力軍。教研組承擔著學科教學、教育科研、教改實踐和專業指導等職責,是學校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環節。
一、構建中學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加快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的積累共同體與文化,提高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培育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情意,能有效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共同體文化作為一種社群觀念形態,是這個社群的文化氛圍、價值觀念及其成員的思想理念、行為規范的匯集與融合。成員在共同體中“共識、共為、共享、共榮”的存在范式,以及共同體具有的“共愿性、互惠性、合作性、互補性、協商性、平等性、開放性、包容性”等思想品質,均能體現共同體文化特征。
二、基于共同體文化的教師發展創新策略
共同體、共同體文化同教師發展的關聯的確立,增強了我們建構或融入不同教育共同體的能力,促進教師發展的自覺和自信。馬克思明確指出:“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轉引自馬俊峰,2011)
三、學習共同體的構成模式
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具體的學校環境和教學文化,團隊文化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力量。好的教師團隊積極向上,合作共進,團隊成員平等對話、坦誠交流、努力勤奮、思想開放、方法互補,為團隊的良好發展貢獻力量。同一或不同教研組、學科組的教師的思維、知識和教學方式不斷碰撞、結合和分享,最終促進成員間的協作與交流,能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區屬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需求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在西北師范大學附中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調查研究,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習共同體對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五、研究問題
1.以教研組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能否幫助改變教師文化,變“孤立”教學為“合作”教學,愿意使課堂“公開”?
2.學習共同體能否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壓力,降低職業倦怠感,提高實踐—反思能力,提升專業素質?
六、研究被試
本研究首先由參加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培訓的中學教師 68人填寫關于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調查問卷,他們渴望教師發展,并希望在良好的團隊合作中提高自己。然后,對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初中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實踐的個案調查。
七、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觀察和訪談法了解初中外語教師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1.問卷調查。本研究在 2018 年 10 月和 2018年 12 月初分兩次發放《中小學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問卷調查》,共 89份,收回 74 份,其中有效問卷為 68 份。
2. 觀察法、訪談法。從 2018 年 9 月,進校觀察訪談,共進行課堂觀察 12 節(初一、初二、初三各 2 人,每人各2 節,共 12 節),觀察教師學習共同體教研活動 4 次(初一、初二、初三各 1 次,初中組活動 1 次),訪談 9 人次,包括各組組長和普通任課教師。
八、研究結果
大部分教師希望更新知識、提高素質,讓 學 生 獲 得 最 好 的 發 展,他們有職業發展的要求,急需提高科學的教育方法、創新教育能力,分析處理教學的能力,整合課程教材的 能 力,設 計 教 學、實 施 教 學 方 案 的 能 力。但任務繁重,沒有充足時間,缺乏良好的人文環境,團隊氣氛和專業指導,缺乏新信息的交流渠道等因素大大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甚至由于受升學率和教學任務重的影響,很多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的情況。他們愿意參加學校的培訓,但覺得培訓課程理論性太強,缺乏可操作性,他們希望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立足于校本研修,有大學專家和優秀教師到校指導,并通過研討交流、案例分析和教學觀摩等方式提高自己,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因此,立足于校本的團隊研修勢在必行。
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理論——實證”相結合的研究范式,調查和探究了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區屬中學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現狀及影響因素。對所獲得的有效資料和調查數據進行了相應的簡單性統計分析,得出了學校制度建設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對共同體建的支持力度不夠,英語教師對學習共同體重要性的認識不深,中學英語教師的合作意識淡薄等問題。最后,嘗試借鑒國外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成功運行情況的經驗,同時明確中學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明晰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職責,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此建構中學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改進策略。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著.郭進隆譯.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167-306.
[2]陳曉端,龍寶新.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基模及其本土化培育[J]. 課程·教材·教法,2012 (1):106-114.
[3]郭德俠. 在教師的“個人主義”文化與合作文化之間保持張力[J]. 教師教育研究,2008,20(3):40—44.
[4]潘瑤珍. 以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 教師發展研究,2010(8):83—87.
[5]宋改敏,陳向明.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的生態學轉向[J].現代教育管理,2009(7):49—52.
[6]鄭葳. 學習共同體:文化生態學習環境的理想架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7]陳頌. 創建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策略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8]杜淑珍. 專家引領型大學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個案研究[D]. 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6.
[9] Grossman, P., Wineburg, S., & ?Woolworth, S. ?2001. ?“Toward ?a ?theory ?of ?teacher communit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03:942-1012.
[10] Hildreth, P., & ?Kimble, C. ?eds. ?2004, Knowledge ?Networks: Innovation ?through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ondon:Idea Group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