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超
摘 要:在科技、經濟等都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追求高效率已經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學方面也不例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了廣大教育者不斷探究的話題。高中數學作為主要學科之一,對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直觀想象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師生溝通”“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三個角度展開分析,旨在探究構建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方法;模式
課堂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掌握數學應用技能、拓展數學思維、形成正確的認知觀的重要場所,這就必然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效率,才能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知識和能力。在高中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發展的今天,雖然我們的課堂教學已經有了許多新的面貌,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績,但是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于其中,比如高中數學的學習難度很大,很多學生因為知識掌握的難度較大而失去了探究數學知識的信心和動力;許多教師仍然延用了老式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活動的重心放在“教”的方面,忽視了學生的獨立主體作用,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度,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學習動力、學習意識的激發,只有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兩個方向同時入手,才能更有效地構建高效課堂。
一、加強師生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中數學的抽象性很強,加之現階段學生的經驗儲備和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要想使得課堂教學成為一個高效的活動,就必須要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友好,就勢必會影響到雙方的交流。高中階段的學生快要步入成人階段,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較為敏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教師不要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要用對等的態度與目光來對待學生,在學習方面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等學情;在生活方面多關注學生的困難,盡量縮小與學生之間的重重差距,縮小師生間的鴻溝距離,建立綠色的溝通通道,讓學生愿意與老師交流探討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完集合一節課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復習集合元素的特征、三種表示方式等知識,然后在次日上課用隨機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比如可以讓學生用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小于10大于2.5的整數的集合”。當抽查到的某個學生不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時,教師不要立刻不問緣由地嚴厲批評學生,相反,教師要和藹地詢問學生為什么復習效率低下。如果學生是因為貪玩沒有認真地復習,教師也不要立刻批評學生,而是可以先提問其他學生,當其他學生回答正確時對其進行大力贊揚,如此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因為貪玩而與他人產生的差距,從而激發起學習動力;如果學生在認真地進行了復習,那么教師就要立刻了解學情,看學生是因為什么而出現錯誤,了解學生的知識誤區,從而及時在班內進行糾正。慢慢地,學生就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與關懷,逐漸愿意同老師交流學習上的問題,這是構建高效課堂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
二、改進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在于學生“學”到了很多,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愿意主動去學習、探究。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總是把重心放在“教”的方面,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產生依賴的慣性,不愿意主動去思考而喪失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改進教學模式,比如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先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主探究,接著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答疑解惑,最后再適當地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他們的學習意識。
例如,在“函數的概念”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一些實例來引入函數,然后提出“什么是函數”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閱讀課本,結合導入知識從函數表達式、圖象、表格中發現變量的特點;接著,教師可以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函數變量的特征等進行解釋,讓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探究獲得具體的感悟,并循序漸進地抽象出函數的概念,此外,在這部分環節中,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的典型習題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運用來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最后,教師要根據本堂課的實際教學情況,對學生的知識誤區和教學重、難點再進行回顧和總結,以達到鞏固內化知識的效果。這樣一來,教學活動完全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學生也完全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這對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除了從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意識考慮之外,要想構建高效課堂,還需要教師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適當的方式下高效地獲得知識。創設情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通過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習的難度。
例如,在“相互獨立的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眾所周知的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來讓學生想象一個情境:三個臭皮匠和諸葛亮要解決同一個問題,諸葛亮能解決的概率為0.9,第一個臭皮匠能解決的概率是0.6,第二個臭皮匠能解決的概率是0.55,第三個臭皮匠能解決的概率是0.4,假設每個人都獨立地解決問題,能否通過相關的概率計算來驗證這句俗語。這樣可以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和運用過程,同時能加深對相互獨立的事件的概率問題的理解,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是每個高中數學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究的課題,教師必須要雙管齊下,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手段、途徑進行教學;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與需求,要重視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多了解學情,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白瑪洛旦.發展數學思維,打造高效課堂——淺析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8(23):117-118.
[2]楊珍輝.課堂小測驗,提升關注度——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強化措施[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