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燕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所有科目中,數學是最有難度的,每次的考試成績分析中,許多學生被數學拉分,導致排名靠后,大多數學生低分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數學除了計算容易出錯外,審題也十分重要,審題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這道題能否做對,在很多數學試卷中,答非所問的情況頻現。做題前一定要認真審題,從題目中得出已知信息與未知信息的關系,再根據已知信息求出未知,有些學生審題能力不過關,需要教師從小開始培養,讓學生學會從題目中獲取解題關鍵,正確解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審題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的解題過程即先審題后做題,許多學生由于不認真審題,抄錯題中數字使得計算結果錯誤,這就突出了審題的關鍵性,學生答題的信息都是從題目中獲得,獲取信息的錯誤將會直接導致結果出錯。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使其在讀題過程中抓住題目重點,正確解題。本文主要講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及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一、大聲讀題,劃出關鍵
小學生在看題的過程中不能一眼抓住重點,容易漏掉題目中的一些信息,為了防止在考試中出現此類現象,學生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教師在課上講題時,可以讓學生一起大聲地讀題目,在讀的過程中,遇到重點詞的時候用筆劃出來,將從題中提取的信息在草稿紙上羅列出來,梳理邏輯關系,再進行作答。
例如,有一道題目是“一根繩子,王明剪去了3/5,李東剪去了3/5米,兩人誰剪的多?”許多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時,會大致掃一眼,明了這道題目是比較大小的類型題,接著再看數字都是3/5,就填了“一樣多”,并沒有注意到李東的后面還有個單位“米”。諸如此類的題目還有很多,利用學生的粗心,設置了相同的數字,學生在看題的過程中都是快速地瀏覽,沒有很認真地讀題,以至于漏掉題目重點。教師應帶領學生齊聲讀題,在讀到“米”時,故意放大聲音,讓學生注意到題目的“陷阱”,同時用筆圈出來,下次復習時就會注意。這種讀與劃的結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看題目不走神,還能讓學生在讀題中找到樂趣,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理解題目,梳理關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理解語句時可能會有偏差,不能很好地明白題目表達的意思,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做題,尤其在出現較復雜的題目時,學生會因為讀不懂或者理解錯誤而不能正確解題。因此,語句的體會不僅在語文中適用,在數學中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教學生一些理解語句的方法,同時為學生整理一些經常出現在題目中的重要詞語,講明詞語的意思,強調在題目中遇到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六年級數學上冊中,有一類題目的應用題,涉及到百分率的計算,一般題目篇幅較長,學生容易在讀題時出現問題。
例如,有一題為“王叔叔一次稿酬所得是3000元,按規定減去800元后的部分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王叔叔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首先還是讀題,將題目斷句,劃出重點“減去800后的部分”,即用3000-800后再進行計算,將一個長句分為幾段,會方便學生理解,教師還應為學生講明白“稅率”“個人所得稅”的具體意思,讓學生在看到這類型題時,能夠找到解答的方法。
三、對比學習,加強記憶
在眾多學習方法中,對比學習法是其中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難免會遇到比較相似的題目,許多學生沒有看清楚就開始作答,考卷發下來看到分數,才忽然明白看錯了題。為了讓學生注意到這一點,教師在平時為學生整理復習時,可以將這一題目可能出現的不同問法綜合起來,讓學生加以分辨,在以后學生碰到題目時多分析一下,看清楚題目要問的是什么再開始回答。
例如,題目已知“六年級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15人”,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多方面提問,提出“男女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多少?”“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幾?”“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幾”等各類問題,會讓學生更加清楚地分辨并發現題目的不同之處,下次碰到這類題就會謹慎審題,小心作答。對比學習法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投入其中,探討做這類題目的方法,能夠做到觸類旁通,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即使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也能靜心學習,碰到類似題目可以自己解決。
四、動手畫圖,清晰思路
在做數學題時,邏輯思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將題目的意思捋清楚了,才能動手做題,而有些題目光靠大腦高速運轉是不夠的,就算生活中常見,在考場上一緊張也容易出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題目要表達的東西用手畫出來,手腦并用。
例如,六年級某次期中考題“一根繩子第一次用了30%,第二次又用去余下的30%,兩次相差3米。則這根繩原長為多少?”在看到這個題目時,可以先畫一條直線代替繩子的長度,先截取30%,再從余下的繩子中截取30%,列出不等式,相減等于3,解出未知數即可。這道題目通過畫圖的方法得以簡化,只要簡單地畫幾筆就可以明了各數值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平時做題時,應鼓勵學生多用這種方法,動手畫一畫關系就很清晰,還能讓學生大腦更加靈活,思維更加開闊。
五、反復斟酌,看清題意
小學的學生還很貪玩,很多時候不能集中精力去做題,總會被周圍的一些事物所吸引,在看題的過程中容易走神,讀題容易漏字。教師在發現學生的問題時,要做出相應的措施,可以讓學生養成習慣,在沒有看清楚題目意思時勿沖動作答,要反復地多看幾遍,抓住題目關鍵,領會題目的真正意圖后再下筆。在遇到長而難懂的題目時,先將其分解為小段,認真讀一遍,大致了解題目的意思后再多看幾遍,根據題目畫出一個簡單的框架,最后根據自己做題的經驗開始答題。
審題的過程看似簡單,卻是十分關鍵的一步,只有審題無誤,才能做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在平時要多為學生強調審題的重大作用,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尋找多種審題方式讓其進行嘗試,使得每位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當然,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36-137.
[2]王秀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好家長,2018(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