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傳挺
摘 要:本文將針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方略進行探討,探尋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教學方略
一、創新課程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維
在數學課隨堂練習中多選擇趣味性,討論性更強的題目,例如:將1,2,3,4,5,6,7,8,9這九個數字填寫在3*3的九個方格中要求每一行從左到右依次增大每一列從上到下依次增大,當數字4固定在中心位置時,則不同的填法有幾種?全班展開討論,踴躍發言,動手去實踐,增加學生的參與性。
新課改要求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現,教師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變成課程的建構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摒棄以往的刻板方式,融入新課改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加入課堂靈動因素,如教學互動、教學游戲等新鮮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融入到課堂中來。以書本內容、基礎知識為參照,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感”這三個思想維度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創建不同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重點。例如在學習“拋物線”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將拋物線轉移到很多充滿趣味的事物上來。
例如運用折紙的方式來學習拋物線:1.取一張矩形紙,以矩形的一邊a為拋物線準線,在矩形內部取一點F做為拋物線焦點。2.開始折紙片,使得a邊正好通過F點。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折法是有很多種的,一種一種來就行了 。 3.每折一種,就有一條折痕,用筆將這條折痕畫出來。然后繼續畫其余的折痕,如上圖右邊。繼續著,繼續畫,你就會得到若干條折痕,等你折完以后,你將看到,這些所有的折痕圍成了一條拋物線輪廓。4.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畫一條曲線,使得這條曲線和所有的折痕都相切就行了,這條曲線就是一條拋物線。
二、統籌全局,采取數學課程教學“新舉措”
數學教學需要更多的運用邏輯思維,刻板的死記硬背不能適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應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新的學習環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創建教學情景模式,將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為切實的數學能力,轉變教學主導地位為引導者,做每一個學生的引路人。
因此要增加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的互動性。例如在學習“導數”時,列題目“已知曲線y=x2+2x-2在點M處的切線與x軸平行,求點M的坐標是?”探究題目時,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題目探究討論,教師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觀察者的角色,當學生思路出現問題時及時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去解題,而不是過度依賴教師的講解,生搬硬套的學習數學。
三、注重教學雙向評價,提高自我認知
教學評價是依據數學教學目標對數學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數學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
教學評價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幫助學生認清目前數學學習現狀、跳出學習困境的輔助工具。因此要求教師在做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能夠客觀、準確、科學的予以公平公正的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贊揚學生的長處,給予正確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現狀,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應該才用雙向的評價方式,學生在一定階段之后對任課教師做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評價,能夠讓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的改正教研路線,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很多的教師往往只顧著埋頭追趕教學進度忽略了這種硬性教學模式是否適用于每一個學生,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新課改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轉變角色,重建教學模式,改變知識結構、轉變工作方式,要求教師掌握新技能,學習新技術,制定新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培養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思考和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郭長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2.
[2]吳銀仙.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略思考[J].名師在線,2019,06:43-44.
[3]隆占平.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略運用芻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