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梅
摘 要:在整個特殊教育領域全面開展個別化教學的背景下,我們忽略了家長的作用,其實在特殊教育領域里,家長是否掌握專業(yè)的教育、康復知識,對學校教師的工作能否提供支持和保障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和關鍵。本文從家長參與學生個別化教學的意義和如何調動家長參與個別化教學的策略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長作用;個別化教育
引言:在整個特殊教育領域如火如荼地開展“個別化教學”的大背景下,各個特殊教育學校、機構、教師都在積極學習相關知識、技能,探索實施的方法、策略。在這期間,我們忽略了家長的作用,或者說不敢對這些“本就命運不公”的家長再提更多更高的要求。眾所周知,兒童在家庭中的生活時間很長,在這么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中,家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和作用很大。特別是在特殊教育領域里,家長是否掌握專業(yè)的教育、康復知識,對學校教師的工作能否提供支持和保障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和關鍵。從我校開展個別化教學實踐以來,出現了很多現實問題,其中很多都反映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情況認識不足,或者沒有專業(yè)理論支撐的情況。比如,我們新的一年級有一個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他個子不長、耳聾,還伴有智力落后,一個學期之后連1+1=2都不明白,家長卻買了同步練習題讓孩子做。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但讓人辛酸,也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家長參與個別化教學的意義
1.在參與孩子個別化教育的過程中更了解自家孩子的情況
在制定孩子個別化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從家長那里得到有關孩子的基本信息,比如既往病史、出生史、教育史或醫(yī)院出具的病例、鑒定,家長往往忽略客觀評價,過分強調主觀看法。需要家長配合對孩子進行了各種評估調查時,家長經常高估孩子能力。如果家長整個參與孩子的個別化教育,那么家長對孩子的殘障類型、殘障程度、目標設定、康復過程等就能有全面的了解,更能客觀地評價孩子的現在,合理地調整對孩子未來的預期。
2.把學校的教育及康復訓練有效延伸到家庭
現在學校教育存在“5+2=0”的問題,(在校5天所學知識,所做訓練,周末回來就清零)這些問題在特殊教育領域體現地尤為明顯。學校里無論是集體課還是個訓課都會圍繞學生個別化教學計劃進行,但學生一回到家,家長往往因為孩子存在的障礙放任孩子自由成長,或者由于沒有專業(yè)的方法訓練不當。如果讓家長參與整個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執(zhí)行,教師把方法、要求和家長做好溝通,多數訓練內容可以在家庭完成。家庭進行訓練相對于學校訓練還有很多優(yōu)勢,比如有更多更社會化的場景,家長作為訓練者與學生之間有更好的溝通關系等,訓練效果往往更好。
3.增進家校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有效發(fā)展的和諧空間
家長和學校共同進行針對學生的個別化教學計劃的設定,共同執(zhí)行,共享進度信息,相互之間取長補短,針對存在的問題能更好地找到解決方法,迅速做出反應,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二、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學生個別化教育的策略
1.要求家長參與學生的個別化教學計劃會議
作為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不但是參與人,而且應該是第一責任人。所以參與學生個別化教學計劃即是家長的權利也是義務。考慮到學生信息的保密性和一些康復訓練的復雜性,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學設計前必須取得家長的同意,在家長全程參與下才可以進行。
在學生個別化會議中家長不但能從專家那里得到有關孩子比較客觀的評估,同時學校也會最大程度的考慮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家長還可以在會議中向學校提出建議,有利于學校制定具體的長短期目標和實施策略。
2.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培訓學習,或者搭建學習的平臺
學校要定期組織家長培訓,或者與醫(yī)院、康復機構聯系,搭建第三方平臺,給家長提供更多、更專業(yè)化的康復指導。
在對學生實施個別化教學時應該在關鍵節(jié)點,與家長及時取得溝通,針對過去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求改進方法,對將要進行的訓練提出具體的要求。并且把方法教給家長,與家長一起,讓學生“兩條腿”走路,走得更穩(wěn)、更遠。
3.定期組織家?;顒樱龊脤议L的心理輔導工作
由于長期的心理壓抑,很多家長談起孩子的康復就只有辛酸的求醫(yī)史和不能讓他人理解的心路歷程。這對孩子的個別化教育不但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會有不小的負擔。學??梢圆欢ㄆ诘拈_展能調動家長參與的活動,比如班會、游園、運動會、親子游戲、心理輔導等。在活動中,讓家長逐漸打開心扉,正視學生存在的障礙,用科學的教育、康復方法進行家庭教育,鞏固學校教育成果。
4.正確、恰當地評價家庭教育在個別化教學中的作用
學校對家長在教育、康復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指出,并且對家長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要及時表揚,建立家長在學生個別化教學中的信心,調動家長參與學生個別化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使家長成為學生個別化教育的主體,學生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受益。
經驗看來,學生整個的個別化教學中有家長力量的加入,會讓整個過程格外順利,目標的達成度也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篤年.個別化學習與個別化教育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6.
[2]顧泳芬,賀薈中.美國特殊兒童家長與教育活動的研究及啟示[J].《現代特殊教育》.2018,(4)
[3]趙萍萍,李詩晗,謝思敏.自閉癥兒童家長親職壓力及心理需求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