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芝
摘 要:隨著時代發展的進步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傳統的教師單純的傳授轉變為更加注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參與,注重對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培養。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泛關注,有效的運用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包括:結合實際,便于理解;情景再現,深化記憶;學以致用,加強實踐。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結合實際;情景再現;學以致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與贊賞,即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生活化教學。教師通過將課本內容知識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可以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使學生更好的接受課本新知識,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但由于高中教學任務的艱巨性與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的原因,生活化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應用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基于此種情況,筆者特結合多年地理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結合實際,便于理解
教師有效的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輔助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改變了傳統的客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將更多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這可以讓學生感覺到知識點不是強硬的,而是靈活的,與自己本身生活密切相關的。而利用學生的生活事件作知識點的舉例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由此可知,這種生活化教學可以很好的輔助學生的知識理解。
例如,在開展《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以此來輔助學生的知識理解。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講述了我們地球上存在的常見的天氣系統。由于天氣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通過先讓學生說他們平時所經常體驗的天氣系統,如晴天、陰天、雨天等等等等。教師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將地理知識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這是有助于輔助學生的知識理解的。
二、情景再現,深化記憶
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將教師布置給小組的知識點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進行這一情景再現的準備過程時,學生需要充分的理解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剖析與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情景劇的表現。而在進行情景劇的排演過程時,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記憶,而通過幾次的排演,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將加深很多,這種生活化教學的情景再現方式可以很好的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
例如,在開展《山地的形成》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情景教學教學來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山地的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的,是經過日積月累和眾多外力因素影響的。因為本節山地的類型分為褶皺山、段塊山和火山。這三種山地的成因是不同的,因此教師需要分別講解。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進行三種不同山地的形成原因的情景再現,利用紙板、泡沫、沙子、風、水流等因素模擬影響山地形成的因素,在進行這種情景再現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模擬。學生通過準備道具、現場模擬等過程,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一部分知識點,從而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
三、學以致用,加強實踐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應再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將來融入社會,被社會接受程度的高低。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書本中是學習不到的,課堂上學習到的是單純的實踐理論,而真正的實踐能力是要在實踐中獲得的。因此,高中地理的理論知識應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鍛煉,獲得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合理利用水資源》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講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參與地理實踐,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這一章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在目前全球水資源越來越匱乏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的措施。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節約水資源的宣傳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地理節水意識。通過將課本中的水污染知識點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水污染問題相聯系,促進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節約水資源的方法,以此達成節約水資源的行動。通過以上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總之,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將課本知識點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因其自身具有的眾多優點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這種將課本知識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教學方式可以將課本知識點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案例中,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復雜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中開展情景再現,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最后,生活化教學還可以通過眾多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春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
[2]包有亨.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