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與發展,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不單單只是對知識的教學,還要重視對學生全方面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其綜合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完成教學內容,還應該中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教學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動手能力,提升策略
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要,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展。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是非常困難,難的是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一直堅持下去。小學生的思維都是比較靈活的,但缺乏相應的美術能力與生活閱歷,如果教師知識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學生很難快速理解與掌握教學知識,也就更不愿意主動進行練習與實踐。因此,教師應該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小學美術教材,深入挖掘存在的趣味內容與實踐內容,充分的運用互聯網查找相關的教學素材,展開小學美術教學。比如,在對“走進大自然”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在網上搜集一些不同季節的植物或動物的圖片,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草原、森林、沙漠、大海等景物,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在不同季節下大自然所產生的各種變化。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色彩疊加和拓印的內容,引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大自然中的景物,結合本堂課學習的方法來創作,鼓勵學生大膽的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完成作品的創作。
2 通過構建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學生由于由于年齡較小很容易受到形象生動的圖片和視頻所吸引,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展開實踐和練習。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下的產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構建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和學習,另外也可以通過提前制作好的PPT課件講解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實踐。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但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童話的小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愛麗絲夢游仙境和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灰姑娘還有白雪公主等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仔細看里面的小屋,并要求學生分析和總結視頻中出現的各種小屋的形狀和色彩以及構造。然后教師在通過APP可將為學生系統性的分解視頻中所出現的小屋結構,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各種不同的小屋,隨后在向學生展示利用橡皮泥和各種美術工具來創作的過程。當學生能夠掌握和理解了相關制作技巧之后,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屋類型,根據視頻內容展開設計,并利用自己所喜歡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展開創作。
3 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應積極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能夠全面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等,然后結合實際課堂教學目標以及實踐教學需求,科學合理的為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根據不同小組成員的特性開展與之符合的美術學習任務以及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進美術學習之中。比如在開展變廢為寶這節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用不到的廢棄物品,如紙杯還有廢紙塑料凳,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將自己的了解結果展示出來,并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實際動手的能力充分調動起來。隨后教師在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廢品劃分出有害垃圾和干垃圾以及濕垃圾,并引導學生利用美術的眼光分析這些廢舊物品的質地還有外形以及顏色。最后,在班級中開展變廢為寶的美術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自主搜集素材,大膽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展開創作活動,并在班級中展示學生的作品,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的創作經驗和設計體驗。
4 結語
總之,小學正是在各種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引導他們形成綜合能力觀,對學生以后的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中具有很多的審美元素和文化元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多的掌握美術知識,親自動手動腦參與進課堂實踐中,是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培培.快樂學習繪出多彩的世界——淺談小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
[2] 劉現川.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意思維培養研究——基于多樣化導入模式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
[3] 劉芳.淺談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關于匠人精神的傳承培養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7).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