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摘要】 ?名著是人類歷史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也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初中英語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一些關于名著閱讀的學習內容,但是由于教材體現不足、教學任務緊張、考試不重點考察等原因,名著導讀并未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而隨著新課標的推出為教師們提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本文就著重探究名著導讀對培養初中生閱讀中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并從教學實例中分析名著導讀如何促進初中生閱讀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初中英語 名著導讀 閱讀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171-02
引言
《國家中長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工綱要》中明確指出:學校教學改革最重要的是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育理念,實現“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目標。在近來的英語教材的改版中,加入了一些有關名著介紹的說明文、名著片段作為課文,讓學生學習、閱讀。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在課內外教學中引入名著導讀,不失是一個通過課文閱讀、自主閱讀之外的途徑鍛煉學生在閱讀中的創新思維能力的絕佳選擇。名著導讀作為新課標的一項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名著,增加閱讀量,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經典情節,學習其中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名著導讀能夠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新問題,從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名著導讀對初中生閱讀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創新思維做鋪墊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基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學生很容易在學習中失去興趣。要讓學生學好英語,培養閱讀中的創新思維,就要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開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提高求知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將名著導讀引入英語教學,將經典名著中所蘊含的歷史背景、社會生活、英語知識和表達方式等展現給學生,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理解的時候,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講課重點進行深入教學,讓學生自主思考、不斷積累,為學生提供創新展示的平臺和空間。
(二)開闊學生視野,為創新思維打好基礎
英語學習的一大重點就是要學會地道的英文表達,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好的閱讀材料是進行閱讀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學生學習更多知識的重要來源。名著作為歷史積淀,承載著文學、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歷經了時間和讀者的檢驗,是進行課外閱讀的最佳選擇。
有很多外國著作,如《老人與?!贰鹅F都孤兒》《愛麗絲漫游仙境》等,每一本名著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深度。學生通過名著導讀了解、閱讀名著了解各個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地域風情、人文風貌、歷史發展、思想理念等,從而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在了解名著的基礎上,學生在閱讀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進行聯想,在聯想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理解、思維方式,更富有創新性地理解閱讀內容、進行英語寫作。
(三)幫助學生使用已學閱讀方法開發創新思維
名著導讀旨在引導學生在簡單了解名著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英語閱讀從詞匯、句式、時態等方面都對學生有很大挑戰性,學生進行深層閱讀的前提是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名著時代入所學的閱讀知識,能鍛煉學生運用閱讀技巧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名著、閱讀技巧的理解。學生在學會活用閱讀技巧后就能夠在進行其他閱讀時創新地運用多種閱讀技巧去把握文章。通過大量“練習式”閱讀培養出來的創新性思維遠遠優于快餐式閱讀。
(四)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創新思維發展空間
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以真善美為目的的理想的藝術,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啟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凈化心靈。對初中生進行名著導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品德修養,是他們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形成正確的觀念態度和健全的人格。學生在大量的課外名著閱讀中,感受不同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在認識中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尤其是在點評和寫讀后感的環節,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評價人物,能讓學生在轉換思維中,發現新問題,尋找新方法。
二、名著導讀應用于初中生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創設情景,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名著導讀的關鍵在于“導”,教師應當是“導讀”的主體,然而在名著導讀部分的教學中,更應當注重的是學生的參與,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導讀才能順利開展。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造思維能力和掌握創造方法與策略的推動力。鑒于初中生自控力不足、容易感到枯燥的學習特點,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努力保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充沛的注意力和興趣。
例如在講到一些關于學校生活的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講完校園生活的課文之后,引入《湯姆叔叔的小屋》等名著中關于學校生活的例子,讓學生對比情節和表達的方式,多了解關于學校生活的不同描寫方式,就其中的生詞、句型、語法和時態等進行記憶,讓學生在對比中學會發現、應用知識。
當然還有許多形式的導入方式可以讓教師嘗試。有許多名著,如《戰爭與和平》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有的名著,如《格列弗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有大量的圖片資料,這些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多媒體形式,都是教師開展名著導讀教學的絕佳材料。
(二)發揮好教師引導作用,打好創新思維發展的基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在課本學習、做閱讀訓練的時候,會遇上各種各樣的閱讀,教師也在教學、講解中學生講解一些閱讀方面的技巧,如分析句子成分、根據時態判斷故事情節等等。但是就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還不是很會用這些閱讀技巧,以至于在做題時仍然是憑感覺答題,很難得到一個較高的分數。在名著導讀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真正會用知識。
一方面是在“讀”上,要鍛煉學生精讀和略讀的方法。英語閱讀往往是一段節選,分析閱讀的結構內容在任務型閱讀中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閱讀《老人與?!返墓澾x片段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梳理材料的結構,通過劃分段落、劃分句子結構,先在文章每段的關鍵句、中心句上猜測文章的基本內容。然后進行快速的瀏覽,區分重要情節和非重要情節,熟悉文章結構、情節、構思,該進行精讀——就是細細品味重點情節中、或者是某段記敘中語言、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上面的精巧。這一過程不僅是在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技能,更是在培養學生的集合思維和發散思維。
另一方面是在“寫”上,要鍛煉學會生隨時做讀書筆記的能力和習慣。名著往往要比平時的閱讀練習篇幅長很多,如果中間閱讀時間就間隔太長,學生往往會忘記前面的情節,也會忘記自己在看書時的疑問和心得,閱讀名著也只是停留在走馬觀花的層面而不會進行深層次領悟。仍然以閱讀《海底兩萬里》為例,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時以章節為單位做讀書筆記,其中包括章節內容結構、閱讀中產生的疑問、心得感想和思考。在不斷的記錄中學生會不自覺地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打破常規,代入名著情節進行思維拓展。
(三)合理運用教學策略,加強教學互動、交流
名著的閱讀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要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教師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初中生課業負擔重,課外時間往往也不是很充裕,這是教師要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督促,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從而改善學生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閱讀課,在閱讀課上帶領學生進行示范閱讀,同時也能夠解答一些疑問、糾正學生在英語課外讀物閱讀過程中的錯誤。其次,教師可以開展讀書打卡匯報活動,規定學生每天的閱讀量,完成閱讀任務即可打卡。教師也可以通過“讀書節”“校園文化節”“讀書沙龍”等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也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這幾種方法目的都是加強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思想、看法、理解,在互相的談論中刷新觀念。例如在進行《小王子》的集體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也可以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學到更多閱讀的思維方式。在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給學生創設一個能夠自由想象的空間,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情感和態度上能夠更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閱讀中。
這也是鍛煉學生直覺思維和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的好機會。當學生出現對作品的獨特的甚至是有點奇怪的觀點時,教師千萬不可“一刀切”對待。教師要耐心地與學生交流,發現學生思維的獨特性,或者是糾正學生在思維方面的誤區。需要注意的時,教師在進行溝通交流時,一定要足夠了解學生,利用學生的思維特點引導學生發展某項思維長處。
(四)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建立有效的閱讀機制
教師僅僅利用短暫的閱讀課、英語課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是不夠的,上文中提到了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將名著導讀作為學生的課外閱讀,需要教師進行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尋找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按照學生的水平和愛好去自主閱讀的方式。
教師在名著導讀中要發揮監督、指導的作用,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閱讀《愛麗絲漫游仙境》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讀書進度,不定期進行小測驗,或者是就閱讀的重點部分提出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用考試、測驗的方法就能夠在很大成俗上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讀書任務。
當然,要在根本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就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平臺,給學生一個自由發表觀點、匯報讀書成果的空間。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平時也能夠自主進行交流,組內讀書情況匯總、遇到的疑問、進行的討論等都可以小組的形式匯報給教師,減輕學生閱讀的緊張感和任務感,帶著更好的狀態品味名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中引入“名著導讀”教學非常值得開展,它在促進學生閱讀中的創新思維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名著本身的內容、其中蘊含著的深刻的思想和巨大的藝術魅力會讓學生終生受益,而且有目的的名著閱讀也能夠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習和鞏固知識,從而促進課內知識的學習。學好英語、會用英語對于一個人創新思維的發展乃至思想觀念的形成、人格的塑造意義重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名著導讀,充實課堂內容,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當然名著導讀中可靈活應用其他一些教學手段,可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需要廣大優秀初中英語教師在深刻理解新課標的基礎之上不斷探索、加強交流,更好地提高名著導讀的教學效果,著實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趙薇.淺析初中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J].學周刊,2018(25):135-136.
[2]陳娟.初中學生英語名著閱讀的調查與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40-41.
[3]陳娟.初中生西方名著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與思考[J].才智,2015(28):48-49+51.
[4]高媛媛.經典名著閱讀對初中英語學習的作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10):63.
[5]張艷芳.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幾點思考[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