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燕
摘 ?要:本文以一節公開課為例,論述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自主學習,勇于實踐的重要性。指出學以致用,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主動學習;勇于實踐;學以致用;體驗感悟
引言: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需要人人參與,師生互動!當我和孩子們一起讀詩、議詩、寫詩、曬詩的時候,我們師生雙方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我引領孩子們來到這個詩情畫意的美好境界,教給他們讀詩、寫詩的方法。他們與我分享自己讀詩、寫詩的成果,也讓我收獲了一份美好。“實踐出真知”,我們師生都在這教與學的實踐中成長了!
我在初三六班上了一節有關現代詩的公開課。我的教學設計來自于部編教材九年級上第一單元“活動·探究”任務二的《自由朗誦》和任務三《嘗試創作》的教學內容。任務二、任務三是在任務一“自主欣賞”五首現代詩歌的學習基礎上提出的。設計這節主題為《讀點詩,寫點詩》的探究活動課的初衷,是想讓初三學子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之余,能從堆積成山的習題中抬起頭來,感受詩意,遙望遠方的田野,給他們的心靈松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安排了現代詩歌的教學內容。完成這一單元的詩歌教學任務后,我先嘗試在自己所帶的初三五班和初三六班開展了“現代詩”寫作活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很高,他們從身邊生活取材,書寫師生真情,歌頌友情,描寫自然美景……內容豐富。孩子們寫的詩,盡管在詩的技巧上,還不盡完美,但每首詩都純凈如泉水,有著透明的真誠。
既然孩子們如此喜愛現代詩,何不通過課堂點燃他們心中的詩情畫意?于是我和組上的另外一名老師經過協商,決定兩人分別在初三一班和初三六班兩個班各上一節有關現代詩誦讀與寫作的公開課。意在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現代詩的基本特點,提高學生鑒賞現代詩的水平,學會讀詩、寫詩。
初三六班有九個學習小組,我安排的第一個教學環節是“讀詩”。詩歌是最經得起誦讀的文體,三分詩,七分讀。“讀讀詩”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通過冰心的一首詩《成功的花》,明確誦讀詩歌的方法。然后我精挑細選了九首現代詩中的經典之作,讓孩子們分組合作,采用自由朗讀、小組展示讀、齊讀、聽讀等多種誦讀方式,讓他們在反復誦讀中掌握誦讀詩歌的技巧,能夠讀出節奏,讀出重音和停連,讀出情感,從而去感受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情感美,在誦讀中走進每位詩人的內心世界。第二個教學環節我安排學生小組合作,結合第一單元學習過的現代詩和本節課誦讀的詩歌,探討現詩歌的特點。孩子們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各抒己見,總結出詩歌的幾個特點:1.有真情實感;2.恰當運用修辭;3.發揮合理的想象;4.有節奏感和韻律。第三個環節我安排學生寫詩。寫詩之前我讀了自己寫的一首小詩《老師,你好!》。我先給學生講述了這首詩的寫作緣由。今年5月18日那天,我中午上完最后一節課,已經是汗流浹背。我挎著包,拖著疲憊的步子,出了校門,向家的方向走去。在校門口附近,突然聽到有個孩子用洪亮的聲音喊道:“史老師好!”我習慣性地抬起頭,看到初三六班的趙勇同學正站在學校對面,一邊問好一邊向我用力地揮動手臂。我也微笑著向他揮手致意。盡管平時他犯錯誤時我批評過他,訓斥過他,他依然如此熱情地向我揮手問好。這熱情的問候,讓我身上的疲憊頓時煙消云散,一種幸福感充溢在心間。我把這次的經歷和感想,寫成《老師,你好!》這首小詩。我在詩中這樣寫道:
也曾因你的頑劣而生氣,
也曾因你的叛逆而嘆息。
一聲“老師,你好!”,
瞬間驅走我所有的煩惱。
也曾因壓力而抱怨,
也曾因疲憊而感嘆。
一聲“老師,你好!”,
讓我又微笑著走向講臺。
教師節那天,
你送給我一枝紅色的康乃馨,
伴著“老師你好”的甜美聲音,
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校園里有一種最美妙的聲音,
叫做“老師,你好!”,
它是園丁們的靈丹妙藥,
能讓他們無怨無悔,童心不老。
我想通過自己寫的這首小詩,讓學生明白:寫詩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難,我們正在經歷的生活,就是詩歌的創作源頭。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充滿詩情畫意。讀完自己寫的詩,我感覺還不錯,學生寫詩的熱情已經被點燃。
接著我請每位學生給自己的好朋友、父母或老師寫一首小詩,感謝他們成長路上的陪伴和辛勤付出。我要求他們寫的詩:1.要有真情實感;2.至少用一種修辭手法;3.適當押韻。在同學們寫詩時,我播放了旋律優美的音樂,喚醒他們心中的詩情。學生的自由創作讓課堂走向了形象思維的核心,課堂表面的靜態遮掩不住學生感情和思維的波瀾。教室里安安靜靜的,每個孩子都在嘗試著自己動手寫詩。其中一位同學在一首名為《老師,我想對你說》的小詩中寫道:
親愛的老師,
我想對你說:
你教給我知識,
教給我做人的道理,
我卻懶惰而頑皮,
常常惹你生氣。
我想真誠地說一聲:“老師,對不起!”
當這位同學滿含深情誦讀自己寫給三年來給予自己關愛和教誨教師們的詩時,我的眼睛不知不覺濕潤了,班級后面聽課的代課老師們也深受感動。教室里安靜極了,只有孩子讀詩的聲音在回蕩。是的,他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他上課也經常走神,他的作業經常因書寫潦草被老師訓斥。可孩子心里沒有怨恨和抱怨,卻充滿對老師的感恩之情。當這名同學讀完自己詩作的時候,其他同學紛紛舉手朗讀自己的詩作。孩子們的詩雖不如名家的詩那么語句優美,但每一首詩充滿真情實感,如山間清澈的小溪流過心田,讓你頓時忘掉城市的喧囂,心中只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結束語:
這次公開課,我講得很少。我只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實踐。孩子們表現得特別出色,如果不是因為下課鈴聲響起,他們還會繼續誦讀自己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詩歌。相信學生,他們會給你意外的驚喜。而他們自己也在這種合作與探究中發展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參考文獻:
[1]鄭紅.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優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我見[J]. 課程教育研究,2012(19):78-78.
[2]佚名.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介紹潘鳳湘的“初中語文教讀法”[J]. 語文教學通訊,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