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長紅 張萬防
摘 要:翻譯的實踐性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翻譯實踐,這就需要在翻譯實踐教學中多為學生拓寬翻譯實踐的渠道,搭建翻譯的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翻譯賽事,既是對學生翻譯能力的綜合檢驗,也可促進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本文從校內和校外兩條路徑出發,積極探究翻譯賽事的引進和組織、翻譯賽事的作用以及存在問題。
關鍵詞:翻譯賽事;翻譯實踐教學;作用
1.前言
毫無疑問,翻譯實踐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這與翻譯是一種實踐技能相吻合。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需要在翻譯實踐教學中多維開拓渠道、開發路徑、搭建平臺。依托翻譯競賽,積極發揮翻譯賽事的導向作用,是提升學生翻譯實踐能力的一條簡單又有效的途徑。
2.翻譯賽事的組織
翻譯實踐教學應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從事翻譯實踐。然而僅靠課堂的講解和課外的練習,容易使學生出現學習疲勞和學習懈怠。在此情況下,利用翻譯賽事的刺激作用,通過引入校外高質量的翻譯賽事為學生搭建翻譯實踐平臺讓學生通過獲獎滿足自我實現的價值;或者積極利用本校資源和現有條件組織校級翻譯大賽,營造良好的翻譯實踐氛圍。
2.1校外翻譯賽事的引進
翻譯賽事作為翻譯實踐教學的組成部分,無疑為學生的翻譯實踐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提供了展示翻譯能力的場所。它在“推動外語教學、促進我國翻譯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正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王臘寶,張哲,2005:101)
國內的翻譯賽事經歷了從單一到多樣、從小范圍到大規模、從專業翻譯人才挖掘到基礎人才的培養幾個特點,現已在社會上形成了幾個有影響力的翻譯賽事:韓素音青年翻譯競賽、“優萌杯”翻譯競賽、“語言橋杯”翻譯競賽。近年來,各地翻譯協會基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目,和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以及翻譯公司聯合,打造本地化翻譯賽事,不斷發掘翻譯人才。如,湖北省翻譯協會主辦的湖北省翻譯大賽、廣東省大學生翻譯比賽、江西省英語翻譯大賽、江蘇省科技翻譯競賽、海南省大學生英漢翻譯比賽、河南省英語翻譯競賽等。將這些校外的翻譯賽事有序地引進校園,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翻譯實踐平臺,可為本科翻譯實踐教學提供更為有益的補充。
2.2校內翻譯大賽的打造
利用校級現有資源,積極打造校級翻譯大賽,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翻譯氛圍,有利于翻譯實踐教學更好地開展。以武漢輕工大學為例,借助武漢輕工大學翻譯協會的力量,在學校和院領導的支持下,每年一屆的校級翻譯大賽已經成功舉辦八屆。作為本校翻譯課程的課外實踐活動,校翻譯大賽已經成為武漢輕工大學的一個金牌賽事,它不僅能考查學生的翻譯能力,也能檢測教師的教學效果。校級翻譯大賽"推動了學生的翻譯積極性,增進學生譯者素養,將學生的課堂翻譯能力與社會需求接軌。”(徐寶華,2013)
總之,引進社會上現有的常規翻譯賽事并積極組織校級翻譯大賽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翻譯氛圍,既是本科翻譯實踐教學的一部分,又對本科翻譯教學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3.翻譯賽事在翻譯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二輪驅動的校外和校內翻譯賽事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續和補充,是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翻譯實踐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翻譯賽事可以作為翻譯實踐教學活動的補充和拓展訓練的一個平臺,它在為學生提供挑戰自己、鍛煉自己和提高自己翻譯能力的機會,在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次,翻譯賽事使學生參賽的體驗和感悟也會進一步加深,這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翻譯策略、鞏固翻譯技巧和透視翻譯的本質。
再者,校內外翻譯賽事的不斷探索和革新,促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賽事中來,學生的表現對后期的翻譯實踐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反哺作用,有利于進行教學改革,提升翻譯教學的質量。
4.翻譯賽事引進和組織的困難
翻譯賽事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翻譯實踐平臺和良好的就業前景,但也必須承認,其引進和組織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在引進校外賽事方面,由于報名人數眾多,在考場安排和試卷批閱上存在著相當的困難,后期的證書領取也很耗費時間,這無疑會成倍增加相關教師的額外工作量。
其次,學生對參賽費用也會有所考慮。雖然校級翻譯大賽一般都是免費的,但校外的翻譯大賽都會收取一定的參賽費,這會阻止一部分學生參與賽事,不利于所有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
再者,校級翻譯大賽報名人數眾多,試卷批閱成為難題。鑒于校級翻譯大賽免費,專業和非專業的學生都愿意報名嘗試,報名人數眾多,而翻譯師資力量有限,所以使得翻譯大賽的試卷批閱成為一個難題。
最后,對大賽的反饋可能會占有正常的教學課時,這和教務處要求的根據教學實施方案進行教學的相違背。所以,如何在兩者之間進行協調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5.結語
在全球化交流的當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翻譯行為,本科翻譯實踐教學在翻譯人才的培養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翻譯實踐教學離不開翻譯賽事的引進和組織。翻譯賽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翻譯實踐的平臺,為翻譯教師提供了審視自我教學效果的標尺,既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翻譯實踐能力,又可以讓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升翻譯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臘寶,張哲.主體素養、過程意識與理論自覺———第十六屆韓素音全國青年翻譯賽后的思考[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2]徐寶華,翻譯競賽與本科翻譯教學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6).
作者簡介:
翟長紅(1978-9)女,河南新鄉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化與翻譯。
張萬防(1980-1)男,河南新鄉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注:本文為2018年湖北省教研項目“雙輪驅動下的本科翻譯專業實踐教學的5431立體模式構建”(編號:201836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