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孜古麗·吐拉汗
摘 要:如今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隨之出現,為我國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可以有效的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在這種全新的教育背景下,也應該積極反思,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迫切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小學數學,更應該進行反思,使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1]。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如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基礎教育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更是對小學生的學習以及身心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課堂教學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便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應該加大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并使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可以有效提升,為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2]。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1.1教學方式落后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明顯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的情況,多數的教師依舊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落后的教學方式,就是完全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幾乎就是知識的搬運,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課堂教學氛圍也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了影響;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時,一味的追求教學目標的實現,而忽視了情感以及價值方面的教學,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了影響,也阻礙了小學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1.2教學結構不合理
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這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有緊密的關系,由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沒有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導致課堂的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等均出現了不合理,這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甚至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進度存在明顯的滯后情況,自然教學效率也比較低,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重視,新課改的推進,社會對小學教育的期望值不斷增加。所謂數學課堂有效性,僅從字面意思而言,主要是數學教師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中,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從另一角度而言,當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除了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之外,還需要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及思維的發展。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綜合而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投入最小的成本,能夠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課程內容的情況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措施,開展與之相應的教學活動。
3、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1建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創設高效數學教學課堂的先決條件,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和學生才能很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時,教師要俯下身去,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和學生做朋友。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對和藹的人會產生親切感,只有教師獲得了學生的信任,才能和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及時發現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決。在學習上,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對學困生和學優生都輔以同等的教學輔導,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合適的機會,創設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問題情境。例如,“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出問題來考考老師?你們可以出幾道我們最近學到的三角形的知識來考考老師。”學生聽到教師的話語,都爭先恐后地給教師設置難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頂角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這些問題層出不窮,學生在教師回答了問題之后,也都能積極對答案進行演算,看教師是否回答得準確,學生在不斷的演算中強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課堂的學習氛圍空前高漲,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2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方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必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節點式推進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某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授《圓》這一課前,就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教學規劃,并給自己制定教學目標是:協助所有學生掌握關于圓的所有理論知識,而且教師還在不同教學環節和課堂中不同的階段進行詳細的布置。在課堂開學開始時,教師先將課前總結的課程大綱通過多媒體設備投放在顯示器上,要求學生根據課本中的記述,將大綱在自己的筆記本中補充完整,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分析。在學生開始討論時,教師就針對知識掌握能力差的同學進行了輪流的輔導,幫助他所在的小組完善知識內容,并劃分出重點。在討論完畢后,教師要求他輔導過的學生們走上講臺,依次為同學們講述自己的理解,并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教學大綱補充完整,最后根據學生們的薄弱點進行了彌補和解答,所有學生都在課程中掌握了關于“圓”的定論。
3.3教學內容要緊靠生活實例
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以更為直觀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內容。例如,在學習《乘除法運算》時,教師就將乘除法的運算形式,拓展到日常生活中的折扣上。比如,有一次教師和朋友兩人共同去商場購物,兩人看上了同一款襯衫,襯衫原價為 180元,通過廣告牌教師得到買一件是 8.5 折,買兩件是六折,教師問我們以兩種形式購買分別是多少錢?學生們紛紛動筆計算。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得出及教師和朋友如果分開買,每人需支付 153 元,兩件襯衫一共 306 元,如果一起買的話,教師和朋友需要一共支付 216 元,每人承擔 108 元,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29(2):104-104.
[2]李霞.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8):147-148.
[3]黃元嶺.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20):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