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治敏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通過開發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激發了求知欲,促進了智力的全面發展。依據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本質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圍繞這個目標優化教學設計,要立足教材培養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在獨立思考中培養判斷推理思維能力,還要關注知識點之間的比較,加強實踐性教學練習,從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實現良好的思維訓練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新課標的實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邏輯思維能力,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判斷,推理的一種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于課堂教學,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一、立足課堂講解,培養分析綜合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際上有很多題目都需要學生通過分析或者綜合的方式解答。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和學習,培養他們的分析、綜合思維,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分析,就是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有順序有步驟的將問題分解成幾個部分來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就是以具體分析為基礎將每一部分的數據都結合起來考慮的一種思維方式[1]。例如題目:“一個玩具廠計劃生產760套玩具,已經做了3天,平均每天生產120套,剩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套?”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信息理解題意,弄清數量關系。第一,要求出平均每天生產多少套玩具,必須知道的條件是剩余玩具的數量和需要的天數。第二,要求剩余玩具的數量,需要知道的條件是玩具總量和已經完成的數量。第三,要求已經完成的玩具數量,需要知道的條件是每天的生產量和生產天數。另外,我們也可以采用綜合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已經生產了3天,每天120套,則已經生產120×3=360套。第二,剩下760-360=400套。第三,剩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生產400÷4=100套。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判斷推理思維能力
判斷,是通過定義來檢查某一種事物具體性質的一種思維過程。小學數學教學中,簡單的判斷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推理,是在判斷的基礎上針對問題進行的邏輯思考。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思維的常見方法有:第一,假設法。假設可能情況中的一種成立,然后按照這個假設去判斷,如果出現和題中條件相沖突的情況,則假設不成立[2]。例如:假設A是奇數,在判斷過程中出現了矛盾,則A是偶數。第二,圖表法。當兩個對象之間存在兩種關系的時候,可以用連線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甲和乙兩人之間有認識和不認識兩種關系,有連線表示認識,無連線表示不認識。第三,排除法。通過題目中提供的條件,運用“不知道是誰,但是肯定知道不知誰”進行排除,解決問題。例如,“甲,乙,丙三個人賽跑,甲說: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是比丙跑得快。請你說出誰跑得最快,誰最慢?”運用排除法,甲說他跑得不是最快的,就排除甲跑得最快,但是甲又比丙跑的快,只剩下乙了。所以乙跑得最快。
三、關注知識點之間的比較,探究解題思路
數學這門學科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特征,知識之間是存在的一定的聯系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點之間的比較,探究解題思路,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3]。比較,就是尋找知識點和問題之間的差異,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五年級同學種一批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75棵沒有人種。如果每人種7棵,則缺少15棵樹苗。五年級共有多少名學生?”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這是兩種方案的比較,然后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異同及聯系。(1)相同點:五年級人數不變。(2)不同點:兩種方案中的條件不一樣。(3)聯系:每人種樹棵數發生了變化,種樹總棵數也隨著發生變化。”然后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找出解題思路:“每人多種2棵樹,則全班多種了75+15=90棵,全班的人數是90÷2=45人。”通過具體問題的對比,學生掌握了解題的思路,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第一,不要只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要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尤其是數據計算,以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第二,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行探索數學計算方法,以挖掘學生的邏輯思維[4]。例如,在對“四則運算”這部分進行教學時,除了講解相關概念以外,可以多出幾道計算題讓學生不斷練習。諸如“6÷3×4、5×4÷2、2×8÷4”,可以引導讓學生從左向右計算。分別得出“8、10、4”的結果,然后引導學生用另外一種方法計算。即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進行計算,如“6÷3×4”可以先計算3×4=12,然后用12÷6=2。這樣計算出來的結果又與之前結果不同,調換后的等式是3×4÷6。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到,將同一數字放在不同的位置,其計算結果不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有效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依據教材內容,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開發思維。當前,在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中,還存在教學觀念老舊及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教師應該在實踐教學中進行不斷深入探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思考,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和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232-233.
[2]楊發珍.探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170-171.
[3]任曉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41-142.
[4]張永林.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