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國
摘? 要: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新課程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也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理念,而是將探究式教學引入課堂。筆者在本文主要從“開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設計關于生物的有效提問,提升學生交流能力”以及“利用小組互相合作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這三個有效應用入手,講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開展實施探究式教學理念。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有效應用
目前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大多數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是單純的以文字方式將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不考慮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越發覺得高中生物課堂枯燥無味,從而對其產生了抵觸情緒。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將探究式教學理念引入課堂,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開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轉換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開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不能只是生硬地讓學生接受知識,而是要求教師將教學目標與教學情境相結合,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引導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情境中,讓學生能夠體驗生物探究的實際過程,使得探究式教學理念不只是形式,而是切實地運行在高中生物課堂上。這不僅可以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思維和觀察分析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掌握研究生物的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讓學生對于高中生物有個系統而又全面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DNA分子的結構”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首先教師通過展示相關照片引導出每個人的DNA都是不同的,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讓學生思考我們每個人的DNA為什么會不同呢?讓學生進行探究。最后,教師在學生的探究結果上進行總結,使得學生掌握知識。高中生物教師開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開展探究,培養學生轉換思維,
還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設計關于生物的有效提問,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
探究式教學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師將教學目標設定成若干個有效問題,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領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可以發現高中生物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所設定的問題應該具有啟發性、有效性、難度適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這樣不僅可以把學生放到高中生物課堂的主體位置,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還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
比如,在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學物”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然界都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其次教師問有人知道細胞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讓學生可以踴躍回答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與總結。教師設計關于生物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還可以轉換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對于高中生物這門學科的認知水平。
三、利用小組互相合作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
利用小組互相合作的模式,是指教師為學生創建一個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探究活動中,讓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面展示自己探究得到的成果,在學生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好勝心,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探究活動產生很大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高中生物。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學習生物的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共同進步,給予學生信心,減小學生間的差距,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學習“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這一知識點的時候,首先教師布置本節課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嘗試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教師講解染色質和染色體之間的關系,為學生制作模型打下理論基礎。最后,教師讓每個小組展示所制作出的模型,并加以點評。高中生物教師利用小組互相合作的模式,不僅使得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可以發揮自身的長處,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種模式學習高中生物,體會到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樂趣,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探究式教學理念已經變得迫在眉睫,這樣不但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還可以形成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喜愛高中生物這個學科,體會到這門學科獨特的魅力,促進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亮亮.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35):110.
[2]王春梅.探究式教學:生物教學發展新趨向[J].教師教育論壇,2019,32(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