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斌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剪紙藝術作為我國文化傳承至今的瑰寶,因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小學生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的未來,應當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同感與傳承的責任感,為實現這一目的,應當將剪紙藝術引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剪紙藝術充滿熱愛與興趣。
關鍵詞:剪紙藝術;小學美術;思考與實踐
引言: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將剪紙藝術引入美術課堂,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剪紙藝術介紹,使小學生重視、熱愛剪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剪紙藝術的概念
剪紙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相較于其他藝術而言,普及度更加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更加實用。剪紙顧名思義是一種由紙創作的藝術,通過剪刀或者刀具進行鏤刻展示出圖像,其寓意豐富,給予人們美好愿望與生活理想。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導致剪紙出現了差異,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剪紙中獲取到不同的文化,了解到各種剪紙藝術的交流與融合。作為藝術,剪紙與百姓生活、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俄特色,展示出獨特的特色。
剪紙藝術引進小學美術課堂的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主體,在課堂中感受樂趣
傳統的剪紙教學教師在意的教,整個課堂上教室為教學中心,以模仿教師的作品為主,這樣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失去創新,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長此以往的學習中,學生慢慢減弱了對剪紙的興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上強調了改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且積極倡導課堂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考、思考中學習成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小學美術剪紙教學課堂中,教師停當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并且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方法。
(二)聯系日常,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剪紙藝術,美術課堂教學融入剪紙藝術不應該脫離現實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剪紙藝術,例如結婚時新人家中的“囍”字剪紙,又或是各個節日中適合的剪紙樣式,使學生更好的與剪紙藝術產生共鳴。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美術課本的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剪紙藝術充分結合起來。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剪紙藝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剪紙藝術,提供給學生課堂教學交流分享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產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禮物的外套》一課時,上課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任務,搜集平時生活中禮物的外套是什么樣子的,運用于上課時學生之間交流與討論。上課時教師可以運用課件ppt給學生展示剪紙藝術中的禮物外套,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剪紙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運用剪紙工具進行設計禮物外套的剪紙。在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細節問題,將學生分為小組,讓學生示范剪紙過程。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禮物外套和實際生活中聯系起來,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會更加了解剪紙藝術,從而激發美術學習的主動性。
(三)師生互動,激發學生想象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后強調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與教師相互了解,互相合作。教師和學生是相對獨立的兩個主題,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必須做到相對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多站在學生的位置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創新性。教師和學生營造一種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展現自我,發揮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四)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發現剪紙藝術
新課程改革提倡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十分常見。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因為每個學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合作學習,大家獲得了成功,作為組內的醫院,大家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也是促進差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聽取了別人的想法,小組內進行反復的討論、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這樣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閃光點,有的學生善于表述、有的學生善于動手、有的學生擅長分配組內任務,學生在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最終達到制定的學習目標。
(五)結合節日,營造剪紙氛圍
我國許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習俗,這些節日中也充斥著民間美術元素,小學生大多喜過節日,可以享受節日的熱鬧,所以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將節日、民俗與美術課堂三者相結合,學生可以將過節日的開心快樂帶到美術課堂,在節日氛圍中深入體會美術。拓寬自身的美術視野。 例如在剪紙課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一般節日會張貼什么樣的剪紙,學生會聯想到每個節日家長張貼的剪紙。掌握了解學生最喜歡的是春節,教師應當給學生講解春節的意義,貼紙的來源,貼窗花的藝術等等。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完成剪紙,對剪紙產生興趣,加深對剪紙的印象,在實踐過程中,愿意主動去思索與創作,將剪紙藝術引進美術課程中。
(六)剪紙藝術的課后延伸
四十分鐘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相對于其他學術型學科,學習時間極少,因此想要學生將課堂中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充分提高和發揮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開展剪紙后的課后拓展活動。我們學校在課后有一個剪紙藝術坊,也出了不少作品。在參加縣級的藝術展演中獲得了很多獎項。挖掘、篩選、整理優秀的剪紙藝術教育的內容是實現學生剪紙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讓學生在課后活動中培養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此同時在課后拓展中加強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能夠發揮學生的創作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
結束語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傳古至今的文化瑰寶,讓它進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培養十分有利于。通過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以及可以結合節日的習俗營造節日氛圍,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剪紙藝術的奧妙,愿意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剪紙工藝,承擔起傳承剪紙藝術的使命擔當。
參考文獻:
[1]美術課證標準研制組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東北師大 《教育改革—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東北教育出版社,1997,(6)。
[3]唐彥靜. 云撕夢剪般的鄉土藝術――小學低年級剪紙教學的難與趣[J]. 江蘇教育研究,2013,35:62-63.
[4]劉世民,王義寶. 鮮活的生命力――從四川省C縣H小學的剪紙教學實踐看農村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8: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