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顯瓊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學生提出了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原則,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本文基于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對于如何開展小學美術分層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分層教學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采取“一刀切”的教學原則,對于學生采取統一授課教學的方式,達不到當前教學的原則。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原則。通過這一方式,解決學生個體和集體之間的矛盾,滿足學生學習美術這一門學科的需要。
1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原則的意義
1.1 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我國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成長。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下,教師應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類,制定更為合適學生自身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利用這種方式,更好地達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完成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1.2 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求,只有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難度,才能充分地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能針對學生的個人基礎,采取一定的干預機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2 基于核心素養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分層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2.1 對于學生進行分層
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實行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應遵循平等原則,對于學生一視同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應將對于學生的分層,看成是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的第一步,也可以將其看成是基礎環節。教師對于學生進行分層時,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開展,正面可以和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利用課堂和課余時間,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也能從側面和學生家長、其他學生的口中,了解學生。
2.2 對于目標進行分層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基于分層教學的模式下,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出一定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逐步提升自己的美術能力。比如依照美術能力,教師可以將全部學生分成三個等級,第一個層次目標可以是非常基礎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第二個層次目標可以屬于一般水平,就是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第三個層次目標就是美術能力較高的學生。
例如在學習《對印的圖案》這一教學內容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定基礎的教學目標,讓其可以掌握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品,了解基本步驟。第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就可以提高一點了,教師可以讓其利用色彩進行對印,提高其色彩運用能力。第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選擇材料,進行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3 對于教學環節進行分層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提問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根據教育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投入其中。有的學生基礎很強,教師就可以向其提問一些具備難度的問題,讓其得到啟發,更好地開動自己的腦筋。有的學生基礎很差,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其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完成教學環節后,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制定不同的教學作業,利用分層次的教學作用,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所得,讓學生得到更深的教學體驗。
例如在學習《兒歌變畫》這一教學內容時,針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問題,基礎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歌曲表達的畫面內容,讓學生通過簡單的話語表述出來。更高難度的教學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之前學習過的美術作品進行思考,讓學生說出其中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更好地促進學生美術創新意識的提高。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在小學美術的教學課堂上應用分層教學,有著一定的教學意義,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進行分層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于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進行分層。利用這種方式,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潘萍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尊重個體差異[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1).
[2] 周琪.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果[J].新課程(小學),2016(01).
[3] 馬海俊.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神州,2014(11)
[4] 陳蕾.論小學美術教學過程的評價[J].科普童話,2017(38).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溪縣珠海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