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yǎng)在近幾年來被廣泛用到教育領域,并且隨著時代的推進要求各個學科制定自己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英語閱讀是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和吸收語言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去提高學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成為現(xiàn)如今老師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就結合英語核心素養(yǎng)討論如何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策略
【作者簡介】幸宇萍,廣東省興寧市新陂中學。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抽象化的概念,是每一個國家、地區(qū)及組織對自己的公民的要求,具有各自的內涵。據(jù)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英語語言能力指的是學生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借助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的能力。文化品格指的是學生們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對于中外文化的知識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思維品質指的是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否在大眾潮流中表現(xiàn)出自己獨有的觀點。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們可以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的學習策略從多個方面來學習英語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學習的效率。其中語言能力是基礎,文化品格、思維品質是內涵,學習能力是核心。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教學脫離實際。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上課呆板,使得很多學生只知道課本上的一些課文內容和句子,卻不知道在實際的生活中去運用這些句子。并且老師們沒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轉換,一些英語教學死板生硬,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不適合讓學生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去,與實際交流格格不入。
2.思維模式轉換不明顯。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仍習慣運用中國式的思維來引導學生,主要通過課本上的簡短對話和每一冊教材后面附帶的單詞表教授給學生們單詞,卻忽略了英語思維的重要性,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仍舊使用中國式思維來進行閱讀,無法理解文章的上下文或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閱讀的難度使得學生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慢慢下降,并且學習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升。
3.應試教育為主導。現(xiàn)實中很多學校評判英語老師教學成果都是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決定的,分數(shù)成為唯一的參考標準,這樣使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忽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英語運用,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去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分數(shù),如何引導學生大量做題刷題,采取題海戰(zhàn)術,導致大部分成績很優(yōu)秀的學生實際對外國的文化知識知之甚少,這樣導致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停留在書本上。
三、聚焦英語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轉變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根據(jù)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再是簡單地教給學生們英語知識,而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只有這四個方面并重才能夠符合目前的初中英語培養(yǎng)人才要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在聽、說、讀、寫技能培養(yǎng)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看”的技能,“看”不是說進行大量的文本閱讀,而是指學生們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多方的學習渠道,在生活中看到學習英語的源頭,在適當?shù)膱龊线\用適當?shù)谋磉_,使得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得體有效。文化品格指的是老師們需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適當融入一些國家的文化以達到育人的高度,從這些文化知識中挖掘更多的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把文化育人落實到實踐當中,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思維品質是指學生們應當在英語課堂上運用外國人交流的思維,遣詞造句都需要遵照英語母語的風格,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學習能力是能動地使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但是由于每個個體的差異,學習能力有高有低,所以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們應當注意情景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們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因此,除了制定相應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以外,現(xiàn)如今的英語教學還需要注重的一點是情感目標。以“Don’t eat in class”這一個單元為例,很明顯這一個單元涉及到一些教室規(guī)則,在初中階段的課本中涉及到這樣一個主題絕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學生們學習一些詞匯,更加重要的是“育人”,即使是英語課堂,老師們也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會做人,引導學生們注意到課文背后的文化內涵,也注重英語課堂中的情感目標,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在語言能力這一塊,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們的訓練,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們日常的生活狀態(tài)舉一些例子,比如“不準在教室大聲喧嘩”、“不準在教室亂扔垃圾”等等,用這些學生們熟悉的例子來教學生們使用命令句,同時也要強調使用命令句的場合,在這些口語課筆頭練習操練中不斷訓練學生們的語言能力。同樣以這一個單元為例,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暴風式提問,比如為什么不能在教室吃東西,在教室吃東西有什么壞處等等來引導學生們思考這些規(guī)則制定的背后意義,同時也可以思考在學校、在社會又有哪些事情不能夠做,從而不斷地訓練學生們的邏輯思維。
學習能力既是學生們先天帶來的一種優(yōu)勢,同時也可以在后天通過自己的勤奮來彌補的能力。所以老師們要經(jīng)常地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們的學習動態(tài),進而給他們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課后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老師還應當要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之前就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精益求精,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按照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方向前進。
2.豐富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過于碎片化,練習題過多經(jīng)常導致課文講解脫軌。因此,初中英語老師應當要明確每一個模塊的主題,用一個主題串起整個單元的課文。以“Do you like bananas?”為例,在這一個單元中介紹了如何去制作奶昔的過程,這個時候老師們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或者是實物進行教學,在教給學生們制作奶昔的過程中利用黑板進行簡筆畫設計或者是動作演示,更有甚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簡短而完整的制作奶昔的過程,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思考如何利用其它的水果來制作奶昔,舉一反三,讓學生們在一次次的操練中鞏固所學知識,通過不斷地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激起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
3.改進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目前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往往以老師講解為主,但是語言學習活動觀認為,活動是語言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發(fā)展多元思維、塑造文化品格、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當明確自己不能夠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而應該要重塑學生思維的主體地位,把學科知識和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老師本人只是充當輔導幫助的作用,讓學生們在學科活動中不斷內化加工自己所學的知識然后達到輸出的目的。比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這一個單元中,學生們會學到很多與時間月份相關的英語表達,這個時候老師們可以布置一定的習題給學生們放學回家做,然后與此同時讓學生們在小組內討論自己的答案并且準備三分鐘的重難點講解,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任意提問,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多給予學生們表現(xiàn)的機會。
四、小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英語老師不斷地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未來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當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綜合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探究適合提高學生們閱讀能力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
[2]張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核心素養(yǎng)研究及其啟示[J].教育導刊, 2015(7):93-96.
[3]李松林.回歸課堂原點的深度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