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因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與運用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本文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輔助教學法進行論述。如游戲教學法、多媒體設備協助教學法、深入生活場景教學法等,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以啟示,讓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與運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課程內容實際而定。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游戲教學法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處于低年級學段的小學生,在學習美術繪畫過程中可能色彩還認不全,不能在繪畫過程中熟練地運用或借助色彩將心中的想法與創意充分地表達出來。因此,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要積極借助各種方法,提升色彩教學的效率,豐富色彩教學的方式。
一、通過游戲教學法,感知色彩
無論是哪個學齡階段的學生,都喜歡游戲教學法,小學生更不例外。天性活潑好動的他們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進而利用“無意注意”高效地完成課堂學習,這種方式是獲得最好課堂學習效果的方式之一,教師必須積極利用,盡量通過游戲設置,讓整個課堂教學參與的學生更多,課堂氛圍更好,最大限度減少溜號、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數量。色彩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游戲。這樣的游戲實踐活動不僅豐富有趣,還能讓學生近距離觀察顏色,學習顏色組合的利用與表達。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葉子片片》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去。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隨著不同的季節變化,樹葉、花草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秋天到了,楓葉會變成紅色或者橙色、銀杏樹葉則是黃色、松樹的松針永遠都是綠色、榆樹的葉子則可能出現玫粉色。校園內的一些秋季開放的花朵也在爭奇斗艷,月季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粉色、紅色、黃色、白色等,而菊花不僅有以上這些顏色,甚至還有紫色、混合色,此時學生可以將這些五顏六色的植物根據需要撿回來,貼出一幅畫,如利用白色花瓣貼成云朵、將撿到的松針當作小草貼在畫上,然后利用其他顏色的樹葉貼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此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構思,發揮自己的創意,貼出自己想要創作的場景。
再有,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手印、指印變變變》一課,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幅大型繪畫作品創作。如“手指樹”,就是教師畫出一個大樹,然后讓學生們都參與進來,用手蘸取顏料進行創作,不可借助畫筆或其他工具,這雖然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但也增加了趣味性,學生們會更樂于參加。
二、借助多媒體設備,多角度辨析色彩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色彩辨析方面的教學內容學習時,可能會較為吃力,因為這個部分的知識較為抽象,不好理解,尤其是色彩搭配、調和等部分。如“三原色”部分的學習,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其實全部是三原色轉變而來,為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知,教師必須借助教輔設備降低過程的復雜度與理解的難度,此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讓水粉調色的過程得到展示,這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還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同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色彩調配,可能無法獲得教學內容中得到的定論,因為色彩比重不夠精確、合理,可能導致調出的色彩飽和度、明暗度、色相等方面出現較大的誤差,降低教學質量。這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最適合不過,可以直接調取出色彩調和過程的展示視頻,讓學生如臨其境,不僅節約時間,還節約了設備準備的成本,一舉多得。
再有,色彩濾鏡方面的教學。教師可先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一張色彩絢麗的圖片,而后要求學生戴上墨鏡再進行觀察,體驗墨鏡下的色彩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否具備規律?因為需要使用多個色彩圖片,同時為了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讓這些圖片被放大展示。同時在教材展示的調整上,借助多媒體設備操作也較為簡便,教師可直接借助計算機的去色功能,將色彩給全部吸取掉,讓學生重新進行觀察,總結規律。
三、深入生活場景,觀察色彩規律
學生的基礎生活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校園生活,另一個就是校園之外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要將教育從課堂上延伸到教室之外。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藝術修養培養機會,從生活場景中接受色彩教育。因為色彩一直圍繞在學生的左右,天空有天空的顏色、小草有小草的顏色、江河湖海都有自己的顏色,學生必須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在生活場景中捕捉色彩規律,運用到美術繪畫創作中來,尤其是美術繪畫創作的寫實部分,要求學生使用的色彩更加真實、豐滿,符合實際生活。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七彩生活》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選取生活中的場景,進行創作。但是有一個要求,就是創作的內容必須符合實際生活,不可亂用色彩。如繪畫的主題是“未熟的西瓜”,學生如果交上來的作品是一個色彩鮮艷的大西瓜橫切面,這就是不符合生活實際的,因為還未成熟的西瓜色彩不可能是鮮艷的,一定是有些泛白或泛鵝黃的,即便是紅色,也不是飽滿的正紅色,而應是淡粉色或是橙紅色,這就是符合生活實際的色彩。
這種任務布置可讓學生獲得更多培養觀察生活的機會,認真了解現實生活那些真實的場景,色彩到底是什么樣的,如即將下雨的天空不是藍色,而是灰色;將要成熟的小麥不是綠色,也不是黃色,而是青黃不接的混合色,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小麥的成熟期都不同,雖然相差不太多,仍然會有一些小麥早成熟幾天,另一些晚成熟幾天,因此就在即將全部成熟的幾天里,會出現色彩不統一的情況。如果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發現生活規律的眼睛,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色彩不是一成不變的定式,會因為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不同于我們頭腦刻板印象中固定色彩模板的情況,這也是生活色彩教學的獨特之處。
四、結語
對色彩的認知與應用反映了一個學生的藝術素養,為了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色彩知識與應用技巧,教師必須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更多機會培養,進而從小學階段就讓學生擁有更扎實的美術學科基礎,擁有更強的藝術創造力。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王雅容.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色彩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