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燕
摘? 要:語感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一種能力,語感的強弱與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呈現出個性。而誦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種有效手段,因為在誦讀中需要學生協調好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的功能,集中精力認讀或者背誦好每一個文字、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更需要將這些知識消化、吸收、內化。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課程為例,探究誦讀經典對學生語感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語感
誦讀是學習經典文學的常用手段之一,通過誦讀經典同學們可以傳承文化,增加知識積累;可以習得古人智慧和精神,承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培育心靈、開發心智、提升道德和文化素養,由此可知誦讀經典的重要性。同時新課程改革提倡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即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朗讀和背誦經典文學時不僅能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品出其中的“味”、感受其中的“情”。
一、落實到“讀”上
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不講究文法、不注重解釋,只要讀,也能達到讀通文字、了解文義的作用,由此可知誦讀的重要性。因此語感訓練也以誦讀為主。
班上的同學從一年級就開始讀唐詩,二三年讀宋詞,到了四年級開始讀論語。誦讀的經典文學范圍越來越廣、誦讀的難度逐漸加深,同時他們也有了一定的誦讀基礎,也能穩步提升了自己的語感。就拿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這首詩歌來說,筆者并沒有講授詩意,而是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朗讀和課后背誦等活動讓學生們自己感悟詩歌的情感、內涵和意境。當然,在此過程中,筆者十分講究朗讀策略:要求學生做到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讀;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利用情境、信息技術、游戲等活動保持學生讀的興致、讀的熱情。筆者設計的一系列活動最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在誦讀中逐漸讀出了邊塞的荒涼、戍邊戰士的悲壯,由此提升了學生的語感。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明確了誦讀的重要性,擺正了“讀”與“講”之間的關系,不僅加重“讀”的比重,還讓“讀”成為了教學主要方式之一,就在各種形式的“讀”中,同學們提升了自身的語感。
二、表現在“品”中
“品”指的是品讀,即開動腦筋、品出“讀”的深意,感悟語言的魅力。“品”的方式有很多:如對比品讀,即將兩篇各具特色的經典文學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各自的魅力;調換品讀,即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字或者某句話、段落替換為另一個字、一句話或者調換段落順序,由此感知經典詞句的魅力;揣摩品讀,即抓字眼,讓學生體會煉字的魅力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品讀的方式,等待著教師同仁們去挖掘和探究。
例如,在學習宋代詞人蘇軾《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筆者拿來了與之同時代的詩人王安石所寫的《登飛來峰》,讓同學們對這兩首詩歌進行了對比朗讀。當同學們讀到《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發現這兩句詩歌非常相似,詩歌中表達的寓意也十分相似,這讓同學們產生了困惑和不解。筆者肯定了大家的發現,也用兩首詩歌的寫作背景解答了大家的困惑:蘇軾寫作《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正值被貶黃州,人生失意時,因此詩文中充滿了自我紓解;而王安石寫作《登飛來峰》恰是其大展拳腳之時,詩中充滿了得意之情。至于兩首詩歌的高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直爭論不休,在此筆者也沒有細究。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將誦讀落實到了“品”中,既讓學生精準朗讀、于細節處分析詞句或者段落的獨特之處,感悟語言的魅力所在,也成為了提升學生語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重視于“情”字
“情”是經典文學作品的靈魂,也是學生學習重難點之一。尤其是中國詩歌具有語言簡潔、含蓄,意境豐富、優美等特點,要想直觀、準確地捕捉其中蘊含的情感,對學生,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只能利用誦讀的方式,讓學生與閱讀本文之間發生直接的接觸,直觀感知文本中的情感。當然,隨著學生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的增長,他們能感悟到的情感越來越多或者是改變了舊有的看法,讓誦讀成為了一種動態的、上升的學習過程。
例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暮江吟》這首古詩時,理解句意、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是本課教學重難點。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語言的美。經過多次朗讀后,同學們有所感悟,與同桌小聲地討論著什么。見此情景,筆者停止了朗讀活動,讓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包括翻譯詩句意思、探究詩人情感。但是同學們的回答令筆者不是很滿意,于是筆者將朗讀活動改為了背誦活動。其實背誦是不僅能提高學生知識積累,還能提高其邏輯分析能力,與詩歌有了更深入的接觸,產生知識的內化。就在這一次次的背誦中,同學們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因為他們要思考著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句與句之間的情感是否相同等問題,最終落實到了“情”上,也完成了背誦任務。
綜上所述,為了在誦讀經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感,筆者提出了重視“讀”“品”和“情”這三種途徑,旨在穩步提升學生的語感,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群.語文語感核心與誦讀教學[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5).
[2]卜巖,宋燕妮.在誦讀中培養語感[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