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旺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問題的解決是這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機械識記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很難有效地解決問題。面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特點,嘗試運用多種策略來調動學生的解題興趣,使學生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有效地解決問題,為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教學策略
問題解決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實施的重點,也是廣大教師面臨的教學主要問題。數學解題教學的實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扎實地掌握解題方法,促進解題能力的提高。立足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價值,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這樣對學生加以引導。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該部分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出能夠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使他們對數學情境中所包含的問題產生探究興趣,以此在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中實現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在組織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時候,會發揮情境教學直觀、形象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借此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在體驗情境中解決問題。以“比例的應用”為例。在組織該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我立足比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挖掘了學生極為熟悉的生活現象,并以此為基礎,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我將三個水杯中倒入不同分量的白糖,并將其攪拌均勻,隨意地選擇一名學生到講臺上來品嘗這三杯糖水。在品嘗的過程中,還學生給出了三種不同的回答,一杯水平淡無味,一杯水甜的齁嗓子,一杯水甜淡適中。根據學生給出的回答,我向全體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三杯水的甜度是不一樣的呢?如此問題是學生極為感興趣的,且不少學生調動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展開積極的探究,并得出水杯中白糖的分量是不同的此結論。就學生們給出的結論我進行概括:水和糖的比例不同,使得糖水的甜度不同,借此幫助學生建立對比例的感性認知。接下來,我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當糖和水的比例為2:5的時候,糖水的甜度才剛剛好,如果我現在有10g的白糖,需要多少水呢?如此問題,自然而然地會繼續引發學生對比例的探究,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對新知——比例的感性認知,積累問題解決經驗,為提高問題解決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活動教學,促進自主建構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自主、合作參與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通過動手實踐透過數學問題發現其本質,進而順其自然地實現問題的解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參與中,學生還可以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掌握基本數學問題解決技巧,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傳統的數學解題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學生都是在機械地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因為沒有建立起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導致在知識應用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針對該情況,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以所要解決的問題為切入點,創設活動,以此使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經歷觀察、猜測,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以“圓的面積”為例,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各自拿出直尺、圓規、剪刀等進行動手操作:首先,用圓規做出一個圓,接著用直尺將這個圓分為兩份、四份、八份、十六份等。在份數越分越多的情況下,學生需要用剪刀對這個圓進行剪切,并將減下來的部分拼接為一個其他的圖形。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少學生發現,當劃分的份數越多,拼出來的圖形越像長方形。以此為切入點,我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直觀演示,從而驗證學生獲得的結論。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同時鼓勵學生遷移知識,分析所獲得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直徑、半徑等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而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實現問題的解決,并加深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三、鼓勵方法多樣,發散思維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數學解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做教學的引導者,教給學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扎實掌握所學的過程中靈活地解決問題。根據這一要求,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經常發揮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將數形結合法、數學模型法、數學轉化法等滲透到知識教學中,使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為有效地解決問題打好基礎。以數形結合法為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將問題條件轉化為直觀的圖形,以圖形為載體,找出問題條件中所包含的數量關系,然后運用所學的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提高問題解決效率。
總之,在組織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采用多種策略,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活動教學,促進自主建構;鼓勵方法多樣,發散思維方式,以此加深對所學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盧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8(01):66-67.
[2]于彩霞.小議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