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畝
摘? 要:面臨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我們不得不進行思考,進行探索,進行創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鍛煉。如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學習廣泛的知識是基礎,進行有意識的開發和訓練是主要手段。鼓勵他們敢于想象,大膽嘗試,勇于探索,了解各種思維方式的特點,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善于創新,勤于實踐,引領他們成長為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社會建設服務,共同構建更加富強、文明、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創新思維;培養;教育教學;發展
為了合理高效地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就得進行不斷地大量地思考,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或方案。當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更多的、更大的問題。尤其是進入21世紀,我們面臨更多更復雜的各種問題的挑戰,怎樣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呢?在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面前,我們不得不進行著大量的思考、探索、實踐,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打破常規、求新求異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在解決不斷涌現的新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如何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呢?
一、了解什么是思維能力
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人們依托大腦完成思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這種能力雖因個體大腦形成時的遺傳因素而有先天差異,但幾乎可以一直不斷地通過后天的培養加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比較單純,思維非常活躍,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和鍛煉創造能力的黃金時期。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因勢利導,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合理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是思維最主要的兩種類型。邏輯思維是人們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精確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邏輯思維強調事物的因果關系和思維的連續性,因此也被稱為縱向思維。創新思維強調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和思維的跳躍性,因此也被稱為橫向思維。說到創新思維的培養,個體的信息基礎越寬廣,即知識儲備越豐富,其認識的新穎性,或者說思維中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成果自然會更多。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要通過實踐訓練個體在思維時養成在實質不相同的事物或環境之間抓住“關鍵性聯系”的本領,最終才能形成“智以擇向”的創新能力。
二、學校教育肩負著培養人才的主要任務
科技教育則是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主要陣地。廣義的科技教育包括校內正規的科學、技術、數學等課程和校內外多元化的科技課程和活動;狹義的科技教育則是指課外校外多元化的科技課程和活動。我們應該鼓勵青少年學生多閱讀,多參加實踐活動,多參觀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等,多參加科技類活動或比賽,如搞一些小發明小制作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等。在學習活動中多思考,多嘗試,不怕困難和挫折,鍥而不舍,在學習實踐中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和經驗,為創新思維的產生奠定寬厚的基礎。科技教育中的“科技”,是指大科學,大科技,包括自然科學、技術、工程學、數學、社會學等。科技教育中的“教育”,是指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未來社會建設所需的科技創新人才。
三、科技教育育人的目標
特別是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目標,就必須科學規劃,精確實施。正如2019年1月4日發布的《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中國科協規劃綱要》中所指出:“開展校內外融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激勵青少年樹立科學夢想。推動把科學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更好地貫穿教育全過程,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習慣,提高青少年對周圍世界的科學認知和創新實踐能力。”
四、探索青少年創新思維的培養
傳統教育強調接受和記憶書本知識,較注意培養青少年的收斂思維。收斂思維又稱“聚合思維”“求同思維”“輻集思維”或“集中思維”。它與發散思維的特點正好相反,它的特點是以某個思考對象為中心,盡可能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將各種信息重新進行組織。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使思維逐漸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邏輯化、規律化,最終將思維集中指向思考對象這個中心點,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如同“一個錢幣的兩面”是對立的統一,具有互補性,不可偏廢。多培養青少年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不墨守成規,從不同方向探究多種結果的創新思維活動,在指導青少年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運用發散思維可以使青少年圍繞所探究的問題,沿著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重組眼前的事實和記憶中的知識,產生新的獨特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而在指導青少年開展技術設計或工程建構活動時,運用發散思維則可以使思維在跳躍中尋找不同的方向,使青少年通過不同的組件或器件的接觸和變換,這個不行用那個試試。由此提出新思路,發現新功能,乃至做出新產品。不言而喻,上述過程也恰恰是青少年創新思維的訓練過程。
總之,創新思維培養起來了,就得在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提高。只要我們有良好的執行力,不怕困難與失敗,敢于面對挑戰,越挫越勇,就能解決各種問題。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正是在不斷解決舊問題,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才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讓我們攜起手來,創新性地思考,創造性地實踐,相信一定能構建更加富強、文明、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