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玲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小學數學嘗試題設計的方法。遵循先練后講的基本精神,探索了嘗試題設計,要有可操作性的和趣味性,要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設計,分層次地去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高質量嘗試教學中都能得到提高,收獲滿意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嘗試題;可操作性;趣味性;認知過程
認真設計好嘗試題是嘗試教學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以嘗試教學問題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嘗試問題的設計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到授課的質量。嘗試題目是針對課堂目標而設計的,因此,筆者認為嘗試題設計,必須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遵循先練后講的基本精神,靈活運用,巧妙設計嘗試題。
一、嘗試題的設計要有操作性和趣味性
俗話說:“聽來的不如看來的,看來的不如做來的。”因而嘗試題的編擬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的過程。其中操作性是一個有效的嘗試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身臨其境,進行了自主探索和操作,不僅提供了直觀經驗,增強了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對數學問題的深刻理解,增進了熱愛數學的情感,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包裝的學問”這一課,無論你的多媒體制作再好,還不如讓他們包一包,擺一擺,在動手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在教“展開與折疊”時,也不防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展一展,來得實際。這種例子在新課程中比比皆是,已是常規一樣。
再如數學題往往給人以嚴肅的感覺,這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我們嘗試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畫面、有趣的游戲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信心。這種例子在新課程中也是不勝枚舉。只要感興趣了就會有動力去學習探究。因此要通過編擬好嘗試題和合理安排教學環境,把學生置于“好”與“樂”的求知的狀態中:1.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編擬趣味性的題目;2.用變換的方法出嘗試題,題坡度合理,手法新穎,迎合學生求趣心理,課從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學生。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這節課時,筆者是這樣開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工程問題”,它是分數應用題的特殊形式。為了學好這方面的知識,我們把過去的有關知識復習一下,先口算幾道題,看誰又對又快。(用幻燈展示)
做完后,出示預備題:
修路隊要修6000米的公路,甲隊10小時可以完成,乙隊15小時可以修完。兩隊合修幾小時可以修完?
師:請同學們說出這道題的條件問題,然后列式解答。
6000÷(6000÷10+6000÷15)=6(小時)
師:現在老師把題目中的6000米改成“一條”(出示完整的題目),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解答?
到這,完成了出嘗試題這步。老師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做基本訓練題目,嘗試題做鋪墊,將準備題中的“6000米”改為“一條”得出嘗試題。只是輕輕的一改,已是本節課內容,學生感到題目熟悉,但也有變化,似懂非懂,個個都躍躍欲試。
二、嘗試題要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設計
學生學習新知識都有學習→鞏固→發展三個階段。根據這個認識過程,我每教學一個新知識,都認真編擬有吸引力的三類試題。一是探索性嘗試題,主要是發揮舊知識的正遷移作用,誘發學生迫切追求新知識的學習動機,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嘗試情況。二是鞏固性嘗試題。三是延伸性嘗試題,這類題是將所學新知識用于更高層次為再學新知識奠基。這三類嘗試題要分步適時地出示。下面就教學包裝的學問這一節來說明:首先讓學生計算(1)一個長是20cm,寬是15cm,高是5cm的長方體。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如果想包裝這個長方體,需要多少包裝紙?(想:求需要多少包裝紙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在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接著提出探索性的嘗試題;(2)如果包裝兩個這樣的長方體,有幾種包法?怎樣包裝才能節約包裝紙?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得出要節約包裝紙就要使包裝后的表面積最小,也就是重疊的面積越大包裝的面積就越小,也就越節省包裝紙。緊接著提出鞏固嘗試題;(3)如果包裝三個這樣的長方體呢?又該怎樣包?有了前兩道題作基礎,學生就很容易解決這道練習題。在此時,適當地出示延伸嘗試題;(4)如果包裝6個這樣的長方體呢?因為有了前面(2)(3)的鋪墊,經過學生的解答思考,就會很容易得出,擺出的圖形越接近正方體,它的表面積就越少,也就越節省包裝紙。由于每節課都注意合理安排課的結構,使學生總處在不斷求知,解答新問題,積極思考的狀態中,學生參與率高,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嘗試題的設計要有層次
分層次教學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圍繞彈性化的目標因材施教的過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先在以下兩方面進行嘗試。
1.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不僅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更能啟迪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一堂課是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能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對于基礎題、簡易題,先讓中下學生回答;對于邏輯性較強、綜合程度較高的題則由優生回答。這樣既能使課堂提問具有普遍性、針對性,又能讓中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優生感到有壓力,決不敢放松半點,從而能達到較高的教學目標。
2.編排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課堂練習能及時有效的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起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但是,課本中的習題統一要求的多,層次性不明顯,所以教師的備課中,都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分別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都得到成功的喜悅。對待等生,嘗試題的設計要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對待中下等生,要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體現自我價值。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的嘗試設計是有層次的。第一層為鞏固練習,通過練習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第二層為綜合練習,把新舊知識進行綜合訓練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可以照顧中下生的情緒。第三層為發展練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于分層布置課后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設計嘗試問題既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同時又是一門教學藝術,作為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應以認真的態度對侍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提問,一絲不茍,銳意創新,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在高質量嘗試提問中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