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在分析語文作文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提出了幾點建議。論文強調要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而且作文訓練的形式要多樣化,評改要多元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它包括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思想修養、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文化素養和寫作習慣。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是作文素材的來源。提高作文教學效果關鍵是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意識,學會搜集和整理素材的方法。
一、教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
(一)多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
“處處留心皆學問。”豐富多彩的大自然與生活實踐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觀察是同學們認識周圍事物的主要途徑,也是積累作文素材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環節。平時應該經常有意識地布置學生抓住機遇,隨時留意身邊的變化、事態的發展,耳聞目睹、親身體驗感受大自然。“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習作“介紹自己的朋友”,在寫作之前,我就提前一個星期布置學生觀察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等熟悉的人,了解他們的外貌、性格、爰好、優秀品質等。
(二)多閱讀,在閱讀中積累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文中不論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優美的散文,還是含蓄雋永的詩歌,對學生的寫作都有幫助。課堂上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背文中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好摘抄,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課后,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來獲取更多的素材。一本書就是一個豐富的世界,讀書就是與作者面對面的對話。廣泛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多參與,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做出什么樣的文字。”小學語文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根據活動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自由作文提供絕妙的素材。在活動中老師要做好引導,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盡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要停留在“玩”上,要做一個有心人,用心記下活動的每一個過程。隨著活動的增多,還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興趣,這樣不僅鍛煉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而且為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三得。
(四)多練筆,在習作中積累素材
勤學勤練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于練筆,將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記錄下來,將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識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動筆,可以有效地積累生活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選取素材。可以寫人、記事、摩景、狀物、抒情;可以寫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想;也可以對生活現象加以點評,發表個人見解;可以寫心得體會,觀后感或讀后感。使學生真正能夠做到暢所欲言,在練筆中積累素材。
二、多樣性作文練習,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傳統、陳舊的作文題和單一的訓練方法使學生感到厭倦,缺乏寫作的動力和表達的熱情。這樣勢必影響作文教學,久而久之就束縛了學生作文時的思維,給人雷同感,沒有生氣。為此,我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力求形式多樣。“多樣性”即:訓練內容的多樣、訓練時機的多樣、訓練途徑的多樣。每日一寫:寫100 字的日記。每日一讀:讀500字左右的美文,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每周一練:練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作文。
三、評改習作多元化,提高作文評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課標》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恰當的作文講評,好似一盞明燈,可以為學生指點迷津,使學生茅塞頓開;又猶如一把鑰匙,為學生開啟遨游作文浩翰大海之門。
(一)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作為學生習作的指導者,教師評改顯得尤為重要!關于老師的評改,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可以本其經驗而創造他途。”教師評改應采用多元、互動的方法:(1)教師講與學生淡相結合。講評作文時,共同存在的問題由教師講,其它方面以學生談為主。學生可以談印象,評優劣,尤其注重讓學生談自己的構思過程和創作體會,學生們的切身創作體會遠勝于教師說教。在學生的漫談和討論中,不僅對下次的寫作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也端正了同學們的寫作態度,激起了他們競爭的欲望。(2)書面批改與當面批改相結合。對程度差的,宜以書面批改為主,在指出主要缺點的同時也給予一定的肯定,以調動其積極性,不致自暴自棄。對程度高的,宜以當面批改、直接指點為主,談后讓學生自己修改或重寫。(3)教師批改和學生集體批改相結合。作文本收上來之后,教師可先瀏覽全部作文,結合本次作文訓練目標,找出各種類型的樣文若干份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組織討論,在討論中大家再取長補短。(4)老師小結出此次作文同學們的一般思路和寫法,找出明顯的優點和缺點,指出修改的具體方法,課后讓學生自己或同進一步修改。
(二)學生自改互改要形成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于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并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四、結束語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作文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生的思想意識實際;讓學生注重積累寫作素材,放手讓學生寫作;注重作文的評改,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厭寫”到“樂寫”,老師再創造一個好的寫作環境,在實踐中加強學生的作文能力培養,那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也就變得容易了。
參考文獻:
[1]朱曉琴;現代漢語書面語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2]王海洲;淺論新課標下作文教學中的“多”字功夫[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3]岳萍萍;中職作文講評教學策略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作者簡介:
容英,女,大專學歷,高級教師;1989年7月參加工作,從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兼語文教學工作,工作能力強,教學成績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