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華
摘? 要:改變傳統教研活動模式,組建網絡教研共同體。網絡教研縮短了距離,拓展了空間,節省了教師時間和經費,減輕了教師展示交流時的壓力。借助平臺,通過講座引領、分享交流和探討學習,激發教師寫作興趣,提高教師寫作水平,增強教師寫作意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研;共同體;寫作?
一、依據需求,搭建平臺
關于教師專業發展,朱永新教授總結為“吉祥三寶”,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是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一個人成長如果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就很難超越,很難成長。所以,教師要學會反思,學會思考,學會用心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在不斷的反思與書寫中累積經驗,提升思想,從而不斷強化自己的教育智慧。
調查發現,目前一線教師對于寫作存在4種現象:1.一部分老師沒有寫作意識,認識不到寫作的重要性。2.有些教師有寫作意識,但不知道寫什么。3.有些老師遇到了素材,有了寫作得沖動,但不知如何下筆。4.有些老師偶爾寫了點兒文章,但不知如何分享,如何提高。
在這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興的教研方式應運而生——網絡教研。網絡教研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界限,縮短了距離,拓展了空間,節省了教師時間和經費,交流不受任何限制,減少了教師交流時的壓力。讓處于不同地方的老師在不同的時間內互相協作,取長補短,從而使大家在網絡上成為一個新興的學習共同體,這是一種省時省力高效的活動載體。鑒于這些情況,我們組建了多元化教師網絡教研共同體,以促進教師寫作發展。
二、適時指導,學有所依
教研活動結合共同體內教師的教學、教研實際需求,按計劃利用QQ群和cctalk網絡直播平臺開展了不同主題的教研活動。教學方面:開學季我們聊聊課堂教后反思,引導教師關注教后反思,深入反思,練習寫出優秀的教后反思。教學中結合身邊優秀的教育隨筆,引導他們寫作從教育隨筆開始。為了激發共同體內教師的寫作興趣,引進名家講座,名師實例,讓教師明白如何提高專業寫作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體會教師成長的幸福指感。教研方面,結題前我們談談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幫助共同體內教師理清課題材料的思路,指導撰寫研究報告。結題后感觸頗深,想記錄又無從下筆,借助平臺我們交流如何記錄課題故事,通過講座的形式交給他們記錄的方法,指導共同體內教師記錄生活中、教學中、研究中的一些有意義的故事,引導教師注重素材積累。每次教研活動共同體的教師可以和講座專家、老師在網絡上進行平等對話,和同行進行多角度的交流。他們不僅可以在關注他人獲取他人經驗的同時暢所欲言,還可以不斷的獲取知識經驗的累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網絡寫作指導,通過講座和交流的形式,讓共同體內的老師明確本次寫作的目標,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指導他們如何舍取材料。讓老師在寫作時目標有所循,寫法有所依,內容有支撐。提高了老師的寫作水平,增強了教師的寫作意識。
三、交流共享,促進成長
網絡平臺寫作分享和交流,減輕了教師學習壓力,促使教師本身不斷發掘出自己的潛力,并不斷釋放能量,提高了教師寫作的積極性。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網絡共同體增進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因為很多群友可能并不認識,大家交流起來毫無顧忌,可以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點評別人的文章,使個體從共同體成員的互動中獲益并且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項城課題寫作群的初建,我們提議每人每周交送兩篇文章,隨著群體的不斷壯大和進步,現在很多成員都是一天一篇,甚至更多。大家互相閱讀,汲取精華,互相點評,可以取長補短。每天的作業分享,起到了激勵和督促的作用,促使你每天都在尋找寫作的契機,每天都有新作品,從而構成了一種加速個人智慧學習和實踐創新的良性循環。
網絡平臺作品的發表,提升共同體內教師專業領域的知名度,幫助教師克服專業發展的倦怠,推動教師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邁進。
借助網絡共同體交流平臺,教師可以發表自己的文章,在進行知識梳理與積累的同時,閱讀其他教師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進而開始以一種審視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作品,去思考其中的問題與困惑,促進了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提高專業素養。優秀的作品通過公眾號的發表以及讀者的轉發,在起到專業引領作用的同時,提高了作者的知名度,樹立了信心,激發了興趣,推動他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推動他們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邁進。
由此可見,依托網絡教研共同體促進教師的寫作發展是顯而易見的。網絡教研是常規教研活動的延伸、升華,讓老師在分享和研討中前行,在交流和學習中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師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致教師》[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