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恒波
摘??要:創新課堂教學,不僅是課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時代下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體育精神便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對于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能夠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籃球”教學的現狀進行有關調查分析研究,并從創新角度來淺議提升體育“籃球”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給廣大一線教師的體育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依據。
關鍵詞:小學體育;籃球教學;創新;策略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無論是數學學科,還是其他學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本學科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行了解讀。為此,在小學體育學科教學中,教師也要能夠站在“創新視角”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體育教學。因而,筆者就小學體育“籃球”課堂教學研究作如下探討。
一、當前小學體育籃球教學的現狀
由于深受中國教育體制中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而各類體育項目在具體的課程計劃中也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對于籃球這一運動項目而言,現實中也似乎只是男同學的運動項目一樣,很少有女生進行籃球運動的;即使是男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但也只是男性學生人群中的少數部分能夠參與活動的。原因就在于過多的學科知識學習壓力,學生抽不出時間進行籃球運動;還在于體育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在實際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也是多讓學生進行“籃球”式的興趣玩耍罷了,缺乏過多的技術指導,也就更不用說“籃球”比賽戰略戰術的運用了。針對于這些不足,筆者進行了以下“籃球”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
(一)籃球教學模式相對單一,教學效果不明顯
經過對我校體育教師開展的籃球課堂教學調查發現:課堂上都是先有老師講解籃球的運球技巧,教師進行籃球動作示范,而后學生進行運球模仿練習;熟悉運球后,學生自由進行投籃,甚至組隊自由比賽。這樣,教師便結束了籃球教學的任務。剛開始學習籃球運球技巧,學生是興趣十足的,樂于進行籃球的拍球與投籃活動。但是,時間久了,很多學生由于自己投籃不能進球,也便失去了興趣。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只重視前期“籃球”運球技巧的教學,卻忽略了后期更多的投籃技巧、戰略戰術等跟蹤指導,教學效果自然不夠明顯,達不到教學的目標要求。
(二)課堂教學缺乏策略,忽視了以生為本的原則
小學生是一些活生生的個體,他們體驗著生活與學習中的更多喜怒哀樂,渴望能夠獲得體育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與幸福。在體育活動中,拼搏的精神、團結的品質,這些都是激起學生進行籃球活動興趣的因素。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籃球課堂教學,往往多是教師的過度放手,放手讓學生自由進行籃球活動,忽視了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興趣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個人情感態度體驗。這樣,也便喪失了體現教學中“以生為本”的原則。
二、創新優化小學生籃球教學的策略
在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下,創新課堂教學也是教師們追求的目標,每一位體育教師也都在踐行著教育教學新理念。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采用更為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興趣,提升籃球教學的效益,勢在必行。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感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動力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成功往往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行為動力,促進一個人能夠更大程度上投入行動之中。對于小學生而言,在籃球運動中取得動作技巧的掌握、投中籃圈的體驗、同伴友誼的增進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籃球運動的幸福與快樂。為此,在實際籃球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創造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加強籃球集體性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比如:在籃球教學課堂上,筆者能夠讓學生站在自己能夠投進籃圈的位置范圍內練習投籃動作,強調了正確的投籃姿勢,讓學生能夠自我調整適合自己的而又符合科學的姿勢進行投籃。這樣,學生便很容易把籃球投進圈內,在每一次把籃球投進籃圈的時候,他們也都能夠感受到心情的愉悅,獲得成功的快感。
當然,在具體的投籃練習時,我們也要能夠彰顯學生的個性,要能夠不拘一格,可以放手讓學生能夠用自己適合的方法進行投籃,雖然動作不一,但是也都能讓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體育教師就要能夠讓學生保持著這樣的成功體驗,從而讓學生對于籃球的學習更有熱情。
(二)創新課堂模式,促進教學效益
當前的籃球教學現狀調查表明,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需求了。為此,教師要能夠積極創新籃球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培養需求。
在籃球課堂教學中,筆者能夠大膽創新教學流程。新課伊始,便能夠滔滔不絕地給學生們講述我國的籃球巨星姚明的故事,給孩子們進行籃球學習燃起更大的熱情。接著為學生播放世界性籃球賽事小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籃球比賽場面的壯觀,同時給孩子們講解籃球運動的發展歷史以及在當前世界各國的巨大影響。讓學生理解人們喜愛籃球的原因,懂得加強籃球運動的更多意義,這樣增進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欲求。接著,教師繼續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小視頻為學生播放籃球運球、投籃的相關技術要領,同時進行動作示范,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動作記憶表象。而后,讓學生進行運球練習、投籃練習,教師給予巡視指導,對學生中做得不到位的動作給予糾正,直至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運球、投籃的姿勢。當然,對于籃球項目的實施,其學習內容不是一節課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教學練習。為此,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還能做到循序漸進、分步進行教學,由技術要領掌握→技術提升→實戰練習→素養提升,經歷這樣一個有序性過程。
由于筆者在教學中的不懈追求,在其課堂上形成了籃球教學的“創設情境——技術要領講解——動作示范——嘗試練習——活動體驗——素養提升”這樣一個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在每一節課中進行著創新模式的課堂教學,促進了課堂效益的更高提升。
(三)落實以生為本,順應興趣導向
在新時代教育思想影響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論提倡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有效激起其學習興趣。為此,筆者在籃球課堂教學調查中讓學生能夠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調查表明:學生都想要教師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多開展一些相關籃球體驗性活動、比賽性活動,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他們。為此,筆者也深刻感受到了“以生為本”教學思想,這不僅僅是課改的要求,更是學生的要求。在籃球教學中,筆者也總結了如下相關籃球運動的一些策略性措施,以便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1)在班級中,組建小組性籃球隊,讓各個籃球小組在課內與課外進行自由式籃球比賽活動。(2)計劃性開展正規性籃球比賽,讓學生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多體驗與成就感,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培養學生間的團隊精神與拼搏意識。(3)了解籃球文化,教師在室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籃球知識,加強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更多理解,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熱情。這樣,真正把籃球教學當作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很好項目來進行實施,更好地彰顯了教師的體育教學智慧。
綜上所述,在創新課堂教學、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學體育教師更要能夠發揮出更多的教育教學智慧,做到了解學生、深研教材、活用教法,有效借助于多種教學手段,采用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逐步建構更加優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以便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體育核心素養的更好培養。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任潔.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籃球教學的有效性[J].青春歲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