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昌榮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將從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借助游戲創設問題情境和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等方面出發,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故事;游戲;生活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為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學習能力,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將有效問題的創設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體驗和思考相關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普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對于有趣的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引入數學教學中,從而使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思考相關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比例的認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故事創設問題情境。如,“古希臘有位叫塞樂斯的數學家,他從小勤奮好學,勇于探索。他的家鄉離埃及很近,所以他經常去埃及旅行,他在埃及學習到很多關于數學的知識,也留下很多故事和傳說。他曾經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得古埃及的國王阿美西斯羨慕不已。塞樂斯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在金字塔旁邊樹立一根小木棍,而后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木棍陰影長度和木棍本身一致時,就趕緊去測量金字塔陰影的長度,而后他就得出金字塔的高度。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聽到有趣的故事后,紛紛開始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就說道:“當木棍陰影的長度和木棍長度一致時,金字塔陰影的長度和金字塔的高度也一致。”教師可以接著提問:“那你們知道,這個故事中蘊含了什么數學原理嗎?”而后,教師就可以揭示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比例”。這樣,教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創設問題,就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入了課堂教學的內容。
二、借助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游戲教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方式,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提高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游戲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參與課堂游戲的過程中,有效激發自身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搭積木的游戲來創設問題情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如,“同學們,你們玩過搭積木的游戲嗎?我們現在就來試試?”學生一聽說玩游戲,紛紛躍躍欲試。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他們進行搭積木的比賽游戲。如,教師可以出示一個立方體圖形,引導學生進行“搭一搭”的游戲。在游戲之前,教師可以先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你們準備從哪里入手,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哪些步驟?”而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思考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搭積木的方法,并進行實踐搭積木的操作。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看誰搭得積木多”的游戲比賽,同樣引導學生思考:“你們準備從哪里入手?怎樣才能盡快地完成游戲?”這樣,教師通過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層層設問,不僅推進了游戲的進程,而且有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三、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的情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學生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首先,教師就可以創設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一天24小時都做哪些事情呢?這么多事情,我們應該怎樣分配自己的時間呢?”由于這是學生日常中最熟悉的事情,于是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一位同學時間分配如下:睡眠時間占41%;上課時間占17%;課外活動時間占13%;做作業時間占13%;看電視時間占4%;吃飯時間占4%;其他時間占8%。之后,教師可以接著提出問題:“那同學們,你們能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畫出相應的扇形統計圖嗎?”“通過觀察扇形統計圖,思考自己的作息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可以進行哪些方面的調整?”再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思考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扇形圖的繪制。這樣,教師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而且有效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總之,為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趣味性的數學問題,從而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晉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14).
[2]魏秋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