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怡
摘??要:音樂科目是高中素質教育體系中最具藝術氣息的學科,學生在高中音樂科目的學習中不僅能夠逐漸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藝術鑒賞形成良好的人生觀。音樂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文化瑰寶,在當代人才培養中也必須要通過這一科目的教育來提升下一代人才的文藝氣息。本文從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對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予以探究。
關鍵詞:多元文化;高中音樂教學;音樂鑒賞
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推進,當代高中教育體系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尤其是音樂這一藝術氣息較強的學科中,課程導入的多元化更是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中的單一限制。基于音樂理論知識,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轉變,由此產生的實際教學作用也更加明顯,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也是提升素質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而多元文化的教學應用就是其中的主力。
一、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的交融,各個國家之間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形成呈現出大融合的狀態,但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仍可以在繽紛多彩的國際藝術作品中獨具一格,這也是當今世界藝術文化多元發展的基礎。高中音樂是培養我國青少年藝術氣息與鑒賞能力的基礎學科,為響應我國教育體系“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的號召,藝術鑒賞能力始終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基本能力。學生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接觸多元文化形式的音樂作品,能夠不斷地形成自我藝術鑒賞水平的提升,同時,學生在鑒賞國際間的不同音樂文化,也能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為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感到驕傲。世界間的藝術文化交流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但不同國家的藝術文化始終存在差異,這種“求同存異”也是多元文化在音樂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基礎原則。
二、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民族音樂的代入
我國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長河下氤氳的傳統音樂文化是其他音樂形式所替代不了的,這些音樂文化已經扎根于中國人的骨髓中,流淌于中國人的血液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在高中音樂課堂中,關于藝術作品的鑒賞要以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將民族文化合理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學生通過民族音樂作品了解民族文化創作的歷史背景,才能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近幾年來,隨著社會思想動態的發展,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被現代流行音樂沖擊,致使許多青少年對流行音樂或是商業化的音樂更加青睞,而對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卻并不熱衷,長此以往,民族音樂文化無人傳承,就可能會走向沒落。教育體系中的音樂科目主要是為了鞏固學生的藝術素養,所以教育者在課堂中適時地將文化融入學生的音樂鑒賞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信心,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中國人對本土音樂的情感共鳴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鑒賞能力,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并不要求學生學習多么專業的鑒賞知識,在基礎的音樂鑒賞知識基礎上,通過情感共鳴能夠準確地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思想感情,就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核心所在。如我國本土音樂《東方紅》中,教師就可以先講授這一傳統音樂的背景,作為首次響于太空的聲音,《東方紅》更是中華民族十幾年抗戰的真實寫照,教師通過講授音樂背后的故事,能夠為學生情感引發共鳴而提供基礎條件,進而再安排學生賞析這首具有民族風味的歌曲,會引發學生更加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外國經典音樂的融合
在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中融合國外音樂,是多元文化音樂鑒賞的表現形式,但在我國的高中音樂教學體系中,教師必須要找到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平衡點,使其能夠避免文化失重的現象出現。在教學中,既要加深學生對國外音樂文化的了解,又要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熱愛,發揚傳統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要學習和借鑒外國音樂的優秀之處來豐富音樂文化。大家熟知的貝多芬、肖邦,他們的創作通常是在某個契機下引發的靈感,教師可以結合背景故事來豐富音樂課堂中的文化因素。在教授《驚愕交響曲》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一下創作背景:當時,交響曲被視為一種高雅藝術的象征,許多上流社會的人士都喜歡參加交響曲音樂會,但大多數人為的并不是去欣賞音樂,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地位。對于交響曲并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他們常常會在音樂會中睡著,而演奏家海頓看到在自己音樂會中睡覺的這些富豪們頓時便不開心了,于是演奏了這首《驚愕交響曲》來驚醒這些睡覺的富豪們。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非常鐘愛東方曲調,他創作的歌劇《圖蘭朵》中共有十三處運用了中國小調《茉莉花》的旋律,以此為契合點,在打開《歌劇鑒賞》這一篇章前,先為學生播放他們耳熟能詳的《茉莉花》旋律,由此展開鑒賞課堂,效果會更加理想。
(三)流行音樂的選擇
現代流行音樂也是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曲家們經過不斷大膽的創新,將流行唱法和美聲唱法結合,也出現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流行音樂最為明顯的優勢是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對絕大多數中學生而言,流行音樂是他們最感興趣的音樂題材,更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當前很多中學教師視流行音樂如猛虎,生怕流行音樂某些歌詞會教壞學生,但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只要教師做好流行音樂素材的選擇,將一些帶有正能量的作品用于音樂鑒賞教學中,例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等,就可以讓學生非常積極地投入到音樂鑒賞學習中,令學生的音樂視野得到極大拓展,進而使得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和音樂視野得到提升和拓展。
結束語:
當代音樂教學呈現出交流與融合的趨勢,音樂教學內容和形式是多元化的,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態勢,在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音樂教學必須要保持“兼容”的原則,從多個方面給予學生藝術的熏陶,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與思想,才是全面提升藝術素養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徐穎.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02):138.
[2]馮雪寒.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