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重要的不是如何費盡心思的進行理論知識傳授,關鍵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開動腦筋,培養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要注重依托具體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探究,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主要探究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數學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見長的一門學科,數學知識比較的抽象和復雜,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這一基礎學科也往往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之后就是大搞題海戰術,教師和學生都身心俱疲,最后的教學效果還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過度的強調知識傳授,忽視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對此給予更多的關注。
1.依托具體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思維靈活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宏觀的把握教材,全面把握數學知識體系,深入挖掘知識中的深刻內涵,要依托教學內容,將其與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以此為指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在知識教學內容才能有效滲透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引導他們掌握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1]。需要注意的是,一切有關于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數學教學這個為核心,要適度合理的滲透,要確保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內容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的學生的化歸思想,將需要證明線段或角相等的問題轉化為證明三角形全等,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最終結果,這樣學生在完成證明題解答的同時,也能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學內容,從中提煉出對應的數學關系或數學模型,尋求更好的解題思路,這樣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靈活,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會更好。
2.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創設生活化情境
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絕不是憑空出現的一門學科,它來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深入挖掘和提煉生活中的素材,這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2]。生活中的問題更加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入生活中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深入研究探索、展開想象的情境或問題,這有助于激發學生思考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會更加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對某個知識點或者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的開動腦筋,主動探索和探究。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就要在教學中注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引入生活中素材和現象,創設生活化情境,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動腦、動手,促進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二次函數”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相關應用題的分析講解,包括利用最值解決商場獲利潤最大的問題,炮彈發射,求面積最大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二次函數知識的應用價值。
3.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關鍵是要讓學生產生思維的興趣、動機和意向,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注重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感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是極為關鍵的[3]。例如在教學“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時候,不應該直接枯燥的講述課本知識,可以提出思考問題:“最簡單的多邊形是幾個邊?”學生稍加思考就很容易知道是三角形,教師繼續引導:“我們都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那么是否能夠將多邊形內角這個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內角和問題呢?”這樣就有效創設了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探究,嘗試運用分割轉化這種數學思維方法,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推導得出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要總是一味地灌輸知識,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自覺思維的習慣。
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只有學生具備敏銳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科學的思考分析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解題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模式上的革新,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思考學習,面對數學問題要積極探索,不怕困難,深入分析,培養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李均.提高初中生數學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4(12):52.
[2]劉和英.初中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6(04):45-46.
[3]羅曉紅.試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