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梅
摘 要:2016年,國家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將全民健身計劃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承載著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使命。《綱要》中明確提出了青少年體質健康干預計劃,而學校體育無疑是實現目標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在青少年時期能否建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構建成熟的體育核心素養和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關鍵。縱觀我國目前中學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不難發現體育課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觀念日趨薄弱,因此抓好學校體育工作,將學校體育納入到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戰略、大教育、大健康的格局中去定位、思考和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研究和思考找出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成功實現的關鍵所在。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進行研究,發現學校體育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和路徑。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教學;改革措施與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018-01
1學校體育發展的改革現狀
1.1目前我國應試教育導致在中學教育中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而忽視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和體育教學質量的監控,體育課的地位不高。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和健康水平嚴重下降,學生肥胖概率大幅度提升。
1.2目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較薄弱,存在體育教師數量不足、專業水平不高和進取心不強等問題。教師數量不足,就會導致一名教師一周內需要進行多個課時的教學,精力和水平難免受到影響;專業水平不高則會導致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無法掌握應有的體育技能,無法有效地進行身體鍛煉;進取心不強表現為一些體育教師在上課時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導致體育課的實際效果不佳。加強體育師資力量對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創新、監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體育教學目標是連接體育課程目標與體育教學內容的紐帶,是中學生體育教學計劃制訂的導向與重要依據。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目前我國中學生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較單一,即要求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大綱中的要求,能夠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即可,這就導致體育課的教學方法、手段守舊,課堂活力不足,學生的體育觀念存在泛化和淡化的現象,這是學生不重視中學體育課程的原因所在。
1.4縱觀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可以發現,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除了傳授健康知識,在技能課上大多都是廣播體操、跑步、籃球等課程,大家集體參加,聽從于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很少有創新。教師的教學也多注重對運動技術的刻板要求,缺少對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對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來說往往是單調乏味的,很難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課教學內容的興趣與熱情。
2措施與路徑
2.1在中學階段要加強對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學校要加強對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開展的經費投入,加大對體育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對體育教學和活動的開展進行嚴格監控,保證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參與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的教育功效,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從根本上意識到體育運動和鍛煉的重要性。
2.2在中學階段要加強對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學校要加強對體育課教學和體育活動開展的經費投入,加大對體育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對體育教學和活動的開展進行嚴格監控,保證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參與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的教育功效,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從根本上意識到體育運動和鍛煉的重要性。
2.3要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由此不難看出,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可持續的、深入人心的。中學體育教學不應僅僅為了教會學生體育技能,更應該注重對學生體育觀念和體育素養的培養,向學生傳輸健康體育的觀念。只有深層次的體育目標制定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學體育教學的效果,從根本上改變青少年學生的體育觀念。
2.4培養體育核心素養是提升體育人口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體育教育毫無疑問是體育核心素養(體育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形成的黃金時期。筆者認為,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不應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據學校的地區差異、學生的個性差異來制定體育課教學項目。同時,中學生體育素養觀念的形成不應是依靠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強勢灌輸的,而應是在自己的親身體會中形成的。因此,目前體育課堂教學的方式要有所創新,根據每堂課的特點對教學方式進行安排,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主運動、自我監督的能力,強調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性。同時,教師在體育課堂中不應只注重對運動技術的要求,更應該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和體育觀念的傳輸,培養學生的性格和道德修養,提升學生意志品質,加強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成龍.教育國際化視野下的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J].經貿實踐.2018(23):268.
[2]胡嘉誼.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如何適應陽光體育運動的需求探討[J].運動精品.2018.37(11):52-53.
[3]陳強.淺談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育改革策略[J].學周刊.2018(22):162-163.
[4]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5]曾慶濤.我國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
[6]朱偉強.基于標準的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7]徐士強.美國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SPARK項目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04):23-26.
[8]張春芳.論我國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與學校體育教育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06):94-96.
[9]李桂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與學校體育改革[J].體育學刊.2004(0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