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江進
摘 要:長期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認知并不重視,實際上無論是對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還是實踐應用數學都是不利的。而只有通過多種方式使小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的概念,才使為深入學習數學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問題;策略
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將學生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轉變為科學的理性認識,然而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概念,例如長短、多少等,而這些數學概念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眼里是沒有概念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事實上長期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認知并不重視,這也就導致了作為剛剛接觸社會的小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接受起來比較的困難,無論是對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還是實踐應用數學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概念教學脫離現實背景
小學生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理性思維并不健全,所以無論是對于外界的認識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依賴于感性的認識。然而由于數學概念本身就是比較抽象的,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成為感性的、可視化的形式,只是一味的強調學生將先主動的接受概念,然而再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對數學概念的認知。但是實際上由于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念一知半解,并沒有理解真正的涵義,即便在簡單的練習中可以應用與理解,一旦將其應用于實踐當中就很容易迷茫。
2、孤立的進行概念教學
雖然數學學科里面的涉及的概念很多,但是很多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如長與短、方與圓等等概念如果純粹的進行單一概念的講解,那么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然而事實上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對于數學概念的講解只注重其深度,而不注意保持其整體性,而結果就是學生對于所學的概念比較的零散,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難,而且使得學生綜合應用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礙。
3、數學概念歸納過云倉促
正是由于數學概念比較的抽象,所以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就必須要反復的進行建構與解構,以此來引導學生準確的掌握數學概念的內涵,而這也是在素質化教學背景之下數學概念教學的目標。但是事實上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數學概念的建構與解構都非常的倉促,一方面是由于教師自身的能力有限,對于數學概念的識知、理解與表達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是教師只注重學生對于數學題目的解答,而了忽略了其中概念的細系化講解對于學生理解和應用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上述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尚未初步感知,而老師卻已經對概念進行歸納總結,導致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
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
1、將數學概念置身于現實背景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的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想讓小學生能夠接受并理解數學概念,那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反向將數學概念還原成感知的形式,并且要注意與現實生活相融合,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例如在“分數”概念的教學當中,教材對概念的描述是純粹的文字語言,然而對于初次接觸“分數”概念的學生而言依靠文字語言是無法充分把握其本質的,而此時運用圖形語言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則可以大為改觀,例如1/2、1/3等就可以用拼圖的辦法將一個完整的圓形或是正方形進行平均分割來表示,而“分數”概念的核心本質就是平均分配,理解了“均分”的概念,自然就掌握了“分數”的本質。
2、反復建構數學概念
正是由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反復的建構數學概念以此來循序漸進不斷的加深小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首先在建構數學概念之前教師要學會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教學課堂,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引出即將學生的數學概念,并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游戲或者猜想來拓寬學生的思維;其次數學概念理念并不具有唯一性,換言之并不是老師的講解就是唯一的正確理解,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加引導學生去獨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概念并不是死板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在概念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交流來完善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并不斷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3、注重數學概念的生活應用
數學概念的教學一般情況下應遵循“從生活中來——抽象成數學模型——到生活中去”這樣一個過程,數學學習的最終落腳點就是要回歸到現實的實踐應用當中,因此對于數學概念的教學和效果的判斷不能僅僅停留在題目的練習和解答層面。“題海戰術”并不能真正的讓學生體到學習數學的快樂,也不能使學生對于數學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更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處處有數學,要想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就必須要將數學概念融入生活當中。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大家的身邊,通過一點一滴的實踐積累來切實提高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的能力。
總之,小學生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教育群體,在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數學概念教學的特點,而且還要注意小學生群體的生理特征。在概念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重視概念的建構與解構,將生澀的數學概念以直觀、感性的形式還原,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相關的概念;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將概念應用于實踐生活當中,正所謂“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生產生活使學生意識到數學概念與生活的關聯性,并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概念是靈活多變的,而并不是死板。也只有通過多種方式使小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的概念,才使為深入學習數學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廣芹.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83.
[2]趙文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對話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2):135-136.
[3]王偉.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9(07):47.
(作者單位:作登瑤族鄉大板希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