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清
摘要: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轉變觀念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通過創設情景啟發、設疑解惑引入、強化訓練升華、激勵評價遷移等方式提供學生探究學習的機會,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探究學習;啟發;引入;升華;遷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充分強調了學生應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或數學經驗。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通過獨立自主或合作交流,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它包括實驗、操作、調查、信息的搜集與處理、交流與表達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它是特別注重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深思熟慮好的現成結論,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強加給學生。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與新課程教學理論背道而馳,已嚴重不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傳統的被動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更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的培養。
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一、轉變觀念、落實探究
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轉變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的觀念對課堂起著到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前提也是保證。例如:在教學北師大六年級上冊《搭一搭》一課。我讓學生帶4個同樣的小正方體,對農村小學孩子來說,不容易辦到,因此我就讓學生帶四個同樣的麻將,把麻將的每個面都視為標準的正方形來開展教學。可能是由于社會環境的因素吧,這節課學生在實際操作探究時積極性都非常高,特別在解決“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 ,從左面看到的形狀是?? ,要搭出這個立體圖形最多能用多少個小正方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時,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究學習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并且知道了不同的擺法,交流展示時也是爭先恐后的,收到了意義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搭出立體圖形需要四個以上小正方體時不由自主的合作探究學習完成搭出的立體圖形。
二、創設情景,啟發探究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程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從情景中孕育出來的。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學習情景,從而激發探究知識的欲望。要做到這點,老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前做好詳實、充分的準備。為學生的探究學習作好鋪墊,使學生自覺進入探究學習的空間,養成探究學習的良——習慣。
三、設疑解惑、引入探究
在課堂上教師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對在探究知識中遇到的阻力要適時給予誘導。數學教育的目的應激發學生思維的擴散,點燃學生心中思維的火花,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課堂上面對疑問,老師不必及時回答,要加以歸類整理,綜合同與探究內容相關的重點問題。然后把這些問題拿來分組合作探究。集思廣益,思維互補,使思路開闊,分析透徹,研討中的問題是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清。在這過程中學生表露出來的想法或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都無法全部預料,這也是非常可貴的,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想法使之成為教學的最佳資源。從而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強化訓練,升華探究
知識的運用是對探究學習的鞏固,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學生在自主探究時難免在方向和思路上不夠清晰,甚至出現偏離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及時作出正確的引導,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話語簡明扼要,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升華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同時也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內容和形式根據教材的要求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必強求統一。總之,升華探究是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時機,方法形式一定要靈活,只要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和發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五、激勵評價、遷移探究
課堂上學生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師的關注,學生也希望自己的探究和發現得到展示。因此教師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也就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導向指路。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其作用在于進一步讓學生對探究知識產生興趣,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把探究學習變成自己生活中的需要。這一步激勵評價可由教師進行,也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個別總結,教師補充。另外,教師要把局限于課堂的時間與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要多給學生更多讀書、動腦、動手、實踐、探究的機會,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新型人才。
總之,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始終是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歷探究的全過程,使每個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潛能得以發掘。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