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摘要:伴隨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初中教育開始成為了全社會所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本篇文章將闡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探討當前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于改進小組合作質量的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英語教學;小組合作;現狀;解決措施
引言:從現階段發展而言,在開展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積極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們共同展開溝通和交流,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們的整體水平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可以促使學生們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同時還能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便需要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基礎條件,鼓勵其認真討論,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其一是能夠提升全班學生的水平。教師的能力有限,在一堂課之中,往往很難關照到全班每個學生,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安排組長對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并完成匯報。如此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其二是依靠小組合作的方式轉換學生們的想法,促使其從原本的被動學習逐漸變成主動學習,以此能夠提升學習的效果,從而增強學生們的整體水平。
其三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們積極交流,互相分享,在條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進而促使課堂學習更具有效性[1]。
二、當前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不敢進行交流
英語知識屬于一類工具,學生們學習英語也是為了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正常交流,亦或者可以閱讀一些英語文件。因此,口語一直都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不敢開口交流,因此經常會有“中式口語”的情況出現。諸如將紅茶說成red tea,將“猜出”說成guess out。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必然會受到巨大影響。如此也會對小組合作學習帶來影響,學生們不敢開口,很難完成相互交流,進而使得學習活動很難有效推進。
(二)教師的角色定位有誤
雖然很多初中教師在以前的英語教學中便開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但是自己更多只是維持整個課堂的紀律,讓學生們自主完成討論任務,很少與學生們展開溝通,自然也無法對其提供幫助。這樣一來,一旦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便會使得討論陷入瓶頸,進而影響后續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改進小組合作質量的方法
(一)采取合理分組學習的方式
伴隨教育改革政策的實行,許多學校都開始進行擴招,從而使得班級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同時每個班的人數也隨之提升。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4人。一般來說,每組中有一名優等生和一名后進生,而另外兩名學生的成績則需要處在中等狀態。如此分組可以有效降低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的概率,促使其相互幫忙,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如此,各個組之間的水平也十分接近,從而為同組間的競爭活動創設了良好的基礎條件[2]。
(二)合理分配每個成員的職務
對于組內學生來說,其自身分工應當做到足夠明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不會干預他人的進度。如果遇到了困難,則可以向同組學生求助,共同商議解決對策。而對于組長選擇方面,可以采用民主選舉的方式,每個小組自主選擇組長,如此將會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不會有因為不服組長指揮而產生矛盾的情況出現。同時組長由于秉持著同組學生的寄托,從而使得自己更具責任心。當然,組長的選擇不能僅僅只靠小組學生們的關系或者個人感覺,而需要確保組長自己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能夠有效和同學們展開溝通和交流,并將小組的優勢全部發揮出來。如此一來,小組成員的整體水平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
當小組內成員在進行討論的時候,無需制定發言順序,根據大家準備的實際程度,分別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還要積極聆聽他人的意見以及指出的錯誤。如果教師布置的任務難度較高,可以安排小組學生們共同討論。在實際討論的時候,盡可能鼓勵同組內的后進生先發言,讓其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其他同學負責聆聽。當其發言結束后,其他同學再輪流發表意見,給予相應的肯定或者糾正,以此促使其學習自信得到增強。之后,在開展班級討論的時候,每一個組可以選一名代表人員,讓其闡述本組的意見,發言形式以:“We think……”或者“Our opinion is……”如此一來,小組學生們將會更具歸屬感,同時自身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有效激發[3]。
(四)合理選擇討論話題
開展小組合作活動的主要目的便是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們可以有效融入其中,積極發表意見,并與他人交換看法,從而能夠提升自身綜合水平。為此,教師便需要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具有較高趣味性的話題,以此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引導其認真溝通。
例如,在進行單元《Do you like bananas》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話題:“Which fruit do you like?Why?”不同學生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得出的想法和意見自然也有著很大的區別。而且該話題也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著很大的聯系,因此使得活動討論變得十分火熱。相反,如果教師提供的主體太過困難,亦或者難度過低,都很容易讓學生們失去討論的興趣,造成小組合作的成效大幅度降低,學生們的整體水平同樣很難得到提升[4]。
(五)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
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自己同樣需要參與其中,成為課堂話題的引導者以及學生問題的幫助者。在討論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在班級內來回巡視,在維持紀律的同時,了解學生們討論的情況,如果發現有任何小組出現了討論困難,則可以及時為其答疑解惑,并依靠引導的方式讓其自主完成問題解答。某些學習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由于缺乏自信,因此不太敢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此時教師便需要給予其一定的鼓勵,讓其擁有發言的勇氣。除此之外,課堂討論的時間要合適,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長很容易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節奏,而太短則會使得某些小組無法討論出結果。為了確保不同的學生均能夠在討論過程中有所守恒,理應保證合作學習可以取得相應的實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積極英語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們充分交流,并針對其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如此一來,學生們的整體水平必然會得到全面提高,從而為之后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硯華[1].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中旬刊,2017(13):00127-00127.
[2]梁占娥.淺談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9):106-106.
[3]高文霞.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及策略[J].西部皮革,2016,38(12):178-178.
[4]王薇薇.初中英語教學中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88):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