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勤
摘 要:思維導圖是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的結構圖。它將書本中的知識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層層遞進,鋪展開來,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更輕松的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更好地掌握書本的知識點。
關鍵詞:思維導圖;教學環節;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建構知識,提升能力。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有效的知識網絡,整理并組建復雜的想法和過程,從而有效的提高了自學的效率,也進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基礎知識的記憶方面,我們可以將所有的知識點都聯系起來,制作成一張思維導圖,并將自己不懂的問題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出來,在解決后再作重點,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
2、有助于學生的答題規范。
“道德與法治”注重的是對思想的一種鍛煉,重點是讓學生根據自我的見解來答題。在答題中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將題目中的每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枝干,再將解題步驟、要點寫在每一個分支,這樣就可以保障所有得分點都概括完全,條理清晰,邏輯嚴謹,避免了因答題不規范導致的失分。
3、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思維導圖的制圖方法與各結構之間的關系都是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最簡單的思維導圖制作就是根據每一章節的大體內容結構來制作的,但是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屬于自己的思考模式,每一章節的思維導圖模型都是不同的。所以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作適合自己的思維導圖,要打破固定的思考方式,開發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重點。
二、思維導圖在思想品德課教學環節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思品課預習環節中的應用。
課改后的新教材容量大、信息豐富,教材中涉及較多的探究性、活動性問題,如果學生在課前不做好預習準備,是很難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自身主體作用的。布置學生在預習的環節繪制知識思維導圖,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教材內大容量的知識與信息疏理清楚,為下一步的深入的學習和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直面挫折》這一章節內容之前,我布置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本以及我所提供的相關材料的基礎上,繪制出新課知識的思維導圖,要求脈絡清晰,有事實支撐,并在各個知識點上標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字樣。
在繪制導圖時,學生注意力集中,大腦處于快速思考的狀態,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較大量材料的閱讀。用思維導圖來進行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在短時間內把握住閱讀內容的要點,并積極調動以往的知識與經歷,理順思路。同時,標記的使用能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有的放矢,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另外,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教師能夠迅速找到學生對該內容的思維障礙點,確定重點與難點,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思維導圖在思品課探究環節中的應用。
課堂探索是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主動探索活動,啟發思維,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思維導圖在課堂探索活動環節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在學習《直面挫折》時,我在課堂上布置學生分小組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圍繞“尋找應對挫折的方法”為主題,繪制思維導圖。小組成員首先自由發揮,按照任務要求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畫出主干和基本框架,然后在組長的組織下以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充分的討論,比較優劣,在已有的分支上添加新的內容或者從已有的分支想到新的分支,最后由小組長統一繪制成一幅聯合思維導圖。在成果展示環節,小組長不作導圖的解釋,而由不同“思維”的提供者依次上臺作解釋,由小組成員共同將集體的智慧展示出來。
這種利用思維導圖為形式的探究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沒有深度,不能充分發揮集體力量的現象。獨立完成思維導圖,讓每個成員依據自己的水平與能力,踏實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思維導圖記錄觀點。在組長組織討論環節,每個成員都可以看到別人的思維過程,教師也可以對討論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引導。思維展示環節則可以激發小組成員分享思考成果的積極性,真正的實現了小組的合作和探索,不使小組合作成為擺設。
3、思維導圖在思品課復習環節中的運用。
在過去的單元復習中,老師把整個單元的內容“串”一遍,然后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重溫和記憶。但是完全跟隨老師的思路來復習有兩大明顯的缺點:一是學生養成了對老師的依賴習慣,變得越來越“懶”,自己不想去主動“覓食”,總是想等著老師來“喂”,久而久之自身的思維能力也就會隨之逐漸退化和喪失;二是老師自身的思維和理解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說也是有局限的,即便老師的知識很全面,通過這種方法能傳授給學生的僅僅是知識而已,學生的能力也沒辦法得到提高。
為此,我在復習課中嘗試引入了思維導圖的方式。以《自強不息》部分內容為例。在學習完本章節內容后,我布置學生以“自強不息”為關鍵詞制作思維導圖,要求在思維導圖中至少要體現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的框架,二是對知識的理解、感悟,三是實踐中的應用。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理解,繪制屬于自己的獨特思維導圖,既體現了學習的成果,又對課本的內容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思考和感悟。這種復習方式把學生從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記”的陳舊復習方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生在這個復習的過程中增加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歸納,更多的是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對學習的自信。同時,這種復習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可視化。教師可以通過一幅;幅的思維導圖準確的洞察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變化過程和對內容的理解深度,從而因勢利導的進行幫助和引導。
參考文獻
[1]于福忠.思維導圖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5(7)
[2]樊凱.思維導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21)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