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杏霖 梁晶晶
摘 要:社會性的斷乳是指孩子長到一定階段后脫離原有撫育團體自己去成家立業,與原有的親子聯系被逐漸切斷的過程。社會性的斷乳是個人實現社會化的必然要求,高校作為大學生完成預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體現的重要作用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社會性的斷乳成功與否,以及個人社會化的成敗。
關鍵詞:社會性斷乳;社會性撫育;思想政治教育
費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從生育、婚姻、家庭、社會等對生育制度的及其相互關系,是運用社會學方法研究生育制度的嘗試。其中,“社會性的斷乳”一章,從家庭的角度探討個體的社會化問題,但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已經從家庭轉移到了學校。高校作為預期社會化的重要一站,對個人社會化的作用是顯而易見且是不可替代的。
一、社會性的斷乳
社會性的斷乳,是由生理性的斷乳類比、引申而來。嬰兒依靠母乳獲得食物和營養,在長到一定階段后,母乳便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需要添加輔食;再長大一些,便要接受斷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大英雄到孩子不再發現父母并不是全知全能,不能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輩子,并且學習生活技能,離開原生家庭,最終成立自己的家庭。如果孩子不能作為獨立的個體適應社會生活,最終不利于孩子繼替社會結構的缺額。因此,在撫育過程中的默契,就要實行社會性的斷乳。
二、社會性的斷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鏡中看我”——在互動中完善“自我”
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最早將“自我”的概念引入社會化的研究,認為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每個人的自我觀念都是他人這面“鏡子”的反射。人在生物上是群居的動物,如果是獨居的人,便不存在“我”的概念,更不會有“我是誰”的觀念。如果個體對于“自我”沒有清晰的認識,那么他對于“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也是懵懵懂懂。個體對于“我是誰”的認知是通過與他人互動而形成的,個體對于他人的認知也是通過互動進行的。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便是一個好的佐證。
“自我”由社會互動產生,也會因社會互動而變化。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是為了發現和完善“自我”。因此,為了讓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和他人,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有不同的互動。目前,有些高?;顒訛榱素S富而豐富,不同部門的活動主題是相似的,無統籌、無品牌、無質量。同時,網絡的迅猛發展占據了我們的生活,但網絡互動仍是帶有虛擬性的,虛擬的不僅僅是網絡,也虛擬了網絡背后每一個個體的某部分真實的自我。因此,“互動”要講求重經常性互動,輕偶然性互動;重真實化互動,輕虛擬化互動。
(二)社會性撫育的執行者——尋求“本我”“自我”“超我”和諧一致
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受本能的驅動。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由于本我的各種需要在現實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滿足,個體必須接受現實的限制,學會在現實中獲得需求的滿足,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個體接受社會道德規范的教養而后逐漸形成的,服從社會的道德要求,遵循完美原則。
社會性撫育的執行者是代表社會征服個體不合于社會本性的人,在高校中,社會性撫育的執行者便是教師。教師除了要征服不合于本性的“本我”,還要引導個體“自我”的發展,培養“超我”,尋求“三我”的和諧統一。于個體而言,人格得到了發展,內心得到了統一,個體就不會茫然無措、毫無方向。與社會而言,個體能夠通過“自我”的調節化解部分沖突,社會就得以將資源、力量集中到更急需的地方,社會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三)角色預演——創造性完成角色前的照本宣科
個人社會化的目的是為了成為社會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應該是能夠成功的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
社會性的斷乳,是為了人們能夠成功的進入角色。雖然在高校中,不能對未來的角色進行扮演,但是角色預演確實可以實現。在進行角色預演時,嚴格的按照社會的要求和規范進行,對角色的期望、理解、目前缺少的技能都可以有進一步和更深層次的體驗。在今后正式進入角色時,對角色扮演就有了一定的準備,就不會出現措手不及或者手足無措的現象。對于角色有了準備,在真正進入角色時就會有更多的可能創造性的完成角色的要求。
(四)家校聯動——尋求全過程育人的無縫連接
個人的基本社會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基礎社會化的任務是向兒童傳授語言和其他認知本領,使其內化社會文化規范和價值標準,能夠正確理解社會關于各種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旧鐣饕l生了兒童時期,是整個社會化過程的基礎。如果個人的基本社會化沒有完全完成,預期社會化就沒有相應的基礎,高校教育就要分出一部分的精力來完成個人的基本社會化。因此,家校聯動,把教育的各個階段有機的聯系起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或者能夠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此類問題。
(五)與高校輔導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社會性的斷乳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個人順利的進入了角色,成功的步入了社會,也會需要繼續社會化或者經歷再社會化的可能。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觀察,學生心理問題的篩查,家庭與學校的聯系,心理問題學生的跟蹤的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與輔導員工作結合形成合力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社會性斷乳的意義
當前,“00”后開始進入大學校園,“1個孩子+2個父母+4老人”家庭下成長的孩子將在幾年后步入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假若“00”后社會性斷乳失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海之內皆我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啃老族”不可能承擔起國家、社會發展的未來。世界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少年強則國強?!案改钢異圩樱瑒t為之計深遠”,于父母來說,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才是真的為孩子著想;對教師而言,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人品端方、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有積極向上心態的人,才是真正的為學生著想。
參考文獻
[1]費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5
[2]潘允康,婚姻家庭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8
(作者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