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選
摘 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微課程的概念、特征、應用原則等基本理論知識,以及農村小學復式教學現狀,接著通過分析微課在小學復式教學中的應用,提出相應的策略。而策略從教學的導入、教學的實施講解以及討論階段的策略全部加以分析,策略的實施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入手,根據教師的講述風格和學生的認知情況來討論微課對于復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微課;復式教學;農村小學
一、微課在農村小學復試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一)農村小學復式教學現狀
1、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對復式教學現象統計上出現與實際不相符的現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年報統計中逐步取消了對復式教學的統計,復式教學也從各級各類師范學校教育學教材中消失了。
2、對復式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基層學區和學校較少開展過對復式教學的專題研究,更沒有開展過對復式教學的系統培訓。
3、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不能適應當前復式教學的需要,復式教學需要一專多能、多才多藝的教師,尤其是單人單校的復式班教師,除了要有較強的業務素質、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外,還需要較高的政治素質,才能擔此重任。
4、復式班師生負擔過重,學科頭緒多,學生差異大,加上缺少必要的教學參考文獻和教學輔助設備,復式班的教師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就必須付出數倍于單科教師的努力。
5、對復式教學的評估缺乏科學的依據,造成教師的厭教情緒。
(二)微課在農村小學復式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1、微課時間簡短的特點正好與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相吻合,當小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這段時間學習微課課件時,微課可以發揮的效果是最好的。
2、微課生動形象和趣味性的特點恰好符合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能夠有效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對微課的關注,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3、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符合小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滿足了小學生對學習內容趣味性的需求,同時也把枯燥乏味的信息技術知識通過微課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地展示出來,是微課時間短、內容精要和具有趣味性等特點的體現,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可以說是教學方法與學習者和教材的有機統一。
二、微課在農村小學復試教學中應用分析
(一)微課的特點分析
從微課本身的層面來說,微課具有時間短的特點,一般的微課課件都在分鐘左右,有的甚至更短,只有一分鐘;然而,微課卻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把一個重要的概念講清楚了,把一個具體的操作演示明白了,這是它內容精要的特點;同時,微課課件是集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的微視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二)小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從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層面來說,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階段的具體運算階段,在這一階段,小學生對自己行為的管理能力很弱,學習時的持續專注時間大概只有幾分鐘,但是,三年級以后的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具有一定的策略性,能夠對學習的內容按照自己的記憶策略進行記憶和理解。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表現出更強的學習欲望,因而,小學生往往更喜歡學習具有趣味性的知識。
(三)微課在小學復式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微課時間簡短的特點正好與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相吻合,當小學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這段時間學習微課課件時,微課可以發揮的效果是最好的。
2、微課生動形象和趣味性的特點恰好符合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能夠有效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對微課的關注,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3、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符合小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滿足了小學生對學習內容趣味性的需求,同時也把枯燥乏味的信息技術知識通過微課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地展示出來,是微課時間短、內容精要和具有趣味性等特點的體現,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可以說是教學方法與學習者和教材的有機統一。
三、微課在農村小學復試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微課程”導入階段的策略
1、適應教師風格特點的差異性
情境創設需要教師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教師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有的表達能力很強,也有些教師教學技能很強但不善于情境表達。有些教師往往使用“下面開始上課”這樣的直接引入,雖然簡潔省時省事,但是學生并不能從課下的放松狀態中立即緊張起來,全身心投入課堂中。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教師須作適當時間的情境導入。“微課程”課堂導入階段應用的教學資源,具有素材豐富而又可以重復利用的特點,可以避免教師課堂開始千篇一律或不流暢的逾艙。
2、促進時間分配合理化
“微課程”一般通過精心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通過視頻方式呈現出來,一般沒有時間的限制。情境的導入環節作為課堂的關鍵部分需要予以重視,但并不是要求時間很長,課堂導入切記冗長繁雜,喧賓奪主。導入的時間安排一般為1-2分鐘,這樣學生既能提高學習興趣、集中注意,也不會因為情境的真實性而沉溺其中,影響教學的持續性。
(二)“微課程”課堂講練階段的對策
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微課程”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制作成簡短的視頻課件,教師既可以從已經做好的資源庫中選取相應的章節,也可以按照課堂具體安排自行錄制。這種課件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既可以由教師進行講解,也可以直接由學生自己進行相關學習。
2、針對性強,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將“微課程”引入課堂講練中,教師位置相應的改變,由原來坐在教師機前或站在講臺前轉變為在臺下指導學生學習、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不是簡單的答疑解惑的過程,教師從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認知特點,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單獨指導習得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建立學習自信心。
(三)“微課程”課堂討論階段的對策
1、引導學生交流意見,建設輕松課堂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過程,這就不僅需要教師認真的準備教學實施過程,管理學生積極地參與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在“微課程”課堂教學里,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教學課堂,講練環節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僅起到管理和指導答疑的作用,學生勢必發現許多非良性的問題,這時候教師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給予解決,否則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甚至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若課堂問題得到及時滿意的解決,課堂教與學自然和諧的進行,課堂氛圍輕松,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2、發散思維,多角度分析問題
小學生的思維發散,想象力豐富,在討論階段會提出一些不著邊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想法。在符合情理的情況下,教師適當抓住學生的思路,將其轉化為生動、流暢的教學過程,激勵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結語
通過論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微課不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對于單個知識點的講解更加透徹,利于閱讀理解。微課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效率與效果,值得廣泛運用。最后,希望論文的研究為相關的工作者及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21(3):17-18.
[2]Molly.可汗學院:開敗教育的未來[N].SocialBeta周末,201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