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近年來,教育改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體現出了不錯的效果。物理教學開始倡導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模式,幫助學生認識趣味性的物理,拓寬學生的學習結構,從而改變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獲得思維的解放,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物理學習經驗,從而成長為創新型人才。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初中物理實踐活動實施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探究初中物理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措施。
關鍵詞:初中教育;物理教學;實踐活動;有效實施
初中物理實踐活動教學法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物理教學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充分融入實踐活動形式,改變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習慣方式,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物理課堂,進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在實踐中獲得物理知識。另外還促進學生的交流、探索、操作、發現等綜合能力,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一、分析初中物理實踐活動實施的必要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學內容要具有趣味性,并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到與教學有關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新的問題,并能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或觀察,進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且比較考驗學生的邏輯能力,實踐活動與物理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體現出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性。物理學習的過程是枯燥的,抽象的思維轉變過程是曲折的,若是學生沒有領略到物理的魅力,就不會掌握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而實踐活動恰恰可以在學生學習的過渡階段培養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手實踐物理小實驗或是教學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重新認識物理,并在學生認知范圍內改變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利于進行學科拓展和知識探究,進行創新教育體驗,幫助學生成長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性人才。
二、探究初中物理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措施
(一)設計合適的實踐活動課題,促進學生的物理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是相對獨立的課程,但是卻又與物理理論知識相輔相成。實踐活動作為一種靈活的教學形式,既可以在課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進行。但是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課題的時候要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以促進物理探究,協助學生以創新、開放和發展的眼光去進行學習與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物理素質養成。例如,在學習《電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制作安全小臺燈”。通過這個活動的進行,使學生了解到更多變阻器的物理知識。有的學生會在變阻器的基礎上引用滑動變阻器的原理來調節電流的大小,從而探究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實踐活動內容包括設計方案、制作道具、探究目標與教學創新等具體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能夠在實踐中得到啟發,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二)合理創設活動方案,提高實踐課題的價值
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很重,學生的課外時間也比較有限,因此,在創設活動方案的時候,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能夠提高實踐課題的價值,一方面促進學生對物理課本知識的理解,補充學科知識,另一方面又能進一步深化實踐活動的研究意義。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盡可能的滲透科學的教學理念,使活動方案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熱傳遞”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給與學生一個“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研究題目。活動的進行不要太復雜,要重點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利用課外時間探究各種物質的吸熱能力,并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加深對比熱容的認識。
(三)實行科學的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進行物理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通過實行科學的合作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實踐活動設計內容比較多,也比較考驗學生的思維發散。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科學的教學形式,能夠綜合每個同學的智慧和創造力,還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提升教學成果。教師在教授“彈力產生的條件”實踐活動內容時,就可以采用合作交流模式,讓學生進行一個關于“彈力的大小與方向”的實踐課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研究對象,探究物體彈力有關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動手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充分讓學生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的產物,可充分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以及物理探究能力的培養,樹立學生的科學實驗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侯云建.如何利用綜合實踐活動拓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
[2]任曉燕,楊雪嬌等.動腦動手,活學活用——初中物理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初嘗試[J].中國教師,2019(02)
[3]朱柏樹,沈慧珠等.基于項目學習的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以省級賽課“設計簡單電路”教學為例[J].物體教學,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