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君
摘 要:本書主要探討有關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DNA結構的內容,主要分析它的含義以及意義。另外,也會解釋學生素養的形成與學科之間的關系。作者會根據所要探討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總而言之,高中的生物課程對學生三觀的樹立有重要的影響,這門學科教會了學生怎樣承擔責任,熱愛祖國科研事業,還要熱愛生命,并將所學內容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STEAM理念;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教育工作在我國逐步的發展中被提上日程,國家以及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教師會使用STEAM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使用實踐的方式進行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教會學生使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思維進行思考。STEAM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較大。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將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指導目標,還需要明確知識能力技能、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是培養素養能力的中心。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并且沉著冷靜,還會將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中的相關知識應用出來。
學生在學課程時,需要形成正確的思考模式,可以正視對生命的思考方式。另外,在探討科學問題時,要有積極勇敢的精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生物學科的科學素養主要包括理性思維、社會責任、科學研究和生命觀念。所以教師在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過程中要將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作為學生思考的方向。與此同時,為學生設計相關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之間溝通交流,這樣也會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另外,教師需要遵從生物學科中的核心素養,明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并且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教學。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明確事物的發展核心。所以生物核心素養在教學方面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
二、融入STEAM理念,指向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DNA主要研究生物之間具有的遺傳性物質,也可以很好地表現出兩代之間具有的相同性和差異。“DNA分子的結構”在必修一的生物課程中也被提起過,并作為學生的學習重點。所以有關DNA的教學內容學生都應準確掌握。必修二生物教材中,主要包括DNA分子的結構和DNA雙螺旋結構。
(二)學情分析
年齡特征:相對于初中生而言,高中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較強,并且記憶更快,思維也更敏捷,并且新奇知識的吸引力對他們更大。
前概念:在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學習了有關遺傳的知識,這樣對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經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遺傳方面的基本知識,也了解了細胞學說的含義。所以學生可以輕松掌握有關DNA分子結構的內容。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望較強,所以他們會急于想知道DNA分子是怎樣存在的,并且以什么方式生存的。這種想法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開展前,準備好與學習相關的資料和用具。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制作DNA模型。
(三)教學策略
生物課程中的DNA分子結構是較難理解的內容。教師要想學生對此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在教學中應該避免出現主觀意識,而不尊重學生的想法,可以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自行構造DNA雙螺旋的模型。這種教學方法,既符合現代教育要求也符合學生的基本需求,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將設計DNA模型的開創者列舉出來時,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以便掌握有關DNA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有關DNA分子結構的知識,并會熟練操作。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將創造DNA分子結構的科學家進行仔細分析,從而掌握有關DNA的知識。學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團體意識,形成不斷探索不畏艱難的精神。
②分組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展開交流,學生可以交換思想補充自己不足的地方。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DNA分子結構的特點;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2.難點:DNA分子結構的特點。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七)板書設計
結束語:
生物課程教學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教材內容安排有限,學生的問題不能夠一一解決。當學生對生物學有了基本認識后,教師不能對他們進行及時評價。但是,盡管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為了學生學習到更多有關DNA的知識,也為了使生物教學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再有限的時間內多做有效教學,還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DNA的含義。
參考文獻:
[1]黃馨,孔晶. STEAM教育支持的核心素養培養案例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07):68-69+74.
[2]郭士安. 開展STEAM融合生物學教學的嘗試——以實踐項目“嘗試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為例[J]. 生物學通報,2018,53(09):33-36.
[3]楊旭. 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DNA分子的結構”教學案例[J]. 中學生物教學,2018(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