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奕
摘 要:作為小學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承擔著小學生德育的重要責任。而且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階段,所以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將針對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具體分析,并在獲得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策略
引言:道德與法治課堂有別于以往的品德與生活、社會等,其不但注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還滲透了相當部分的法制觀念教育。從課程名稱和教材內容的變化可以認識到,我國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基于這種現實狀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當積極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用更好的精神面貌擁抱學習和生活。
一、立足教材,深挖核心素養教育資源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應該融入小學教育的各個環節,作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法制觀念的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承擔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責任。因此,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擺正自身位置,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給予學生正確的道德指引和法律指引。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道德和法律教學沒有明確的考試標準,但卻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隨意進行。相反的,道德和法治課堂要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做到每節課都有課堂中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并藉此提高核心素養。為了確保目標設置環節的科學性,教師要對該課程進行深入學習,適當參考教師用書和傳統教材,做到準確解讀課程內涵。結合《教師教學用書》內容可以認識到,這本面向教師的教學參考用書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真知灼見,經實踐檢驗過的成功教學案例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借鑒和啟發。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展開,離不開教材知識的支持,教師應當不斷進行學習,挖掘其中的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借助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實現核心素養培養
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比較枯燥,所以教材中盡可能采用生動的方式編寫知識點,如兒歌、故事的方式就是常見的教育載體。考慮到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認知能力比較弱,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核心素養。正如教學“我不拖拉”一文時,可以在利用寒號鳥故事的同時進行改編,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寒號鳥的故事。因為小學生對動畫片比較喜愛,所以對此類內容的接受能力較強。在結束觀看以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故事的寓意,然后再把“拒絕拖延”、“今日是今日畢”的積極處事觀念教給學生。當教師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后,學生可以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在開放的環境中得到鍛煉,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借助生活課堂滲道德教育,提升核心素養
1.架設生活場景,認知道德的重要性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其實并不是成人眼中簡單的模仿練習,要想及時盡早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和提高思想覺悟,需要準確掌握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和感觸。因此在編寫道德法治相關教材時,要充分細致描寫學生的生活場景,利用生活場景中經常出現的道德碰撞和法治盲區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促進學生對思想道德的界定和法治準則的認知,幫助學生領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比如在教材中,加入孩子排隊的例子,架設一個情景:大家都在好好排隊,突然有一個孩子跑到最前面,再詢問兒童們這個孩子是對的嗎。學生通過對具體場景的思考和討論,認識到有序排隊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無序插隊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學會了關于排隊和插隊的正確認知,懂得了道德和規則的重要性。
2.采用對比方式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上好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教師可以多多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式來舉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道德準則和法治規范。比如排隊這一場景,不僅在食堂吃飯等校園情境中可以出現,在等公交,銀行取錢等各種社會情境下也能出現,通過類比告訴學生,排隊是人類維持秩序、減少矛盾、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遵循排隊規則,才能促進社會和諧。但是排隊也存在例外情況,不是全部都是先后順序,如果在車站買票改簽時有出現需要緊急辦理的人時,自己不緊急的情況下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讓別人先行辦理;在公交車上如果碰到后上車的老弱病殘孕,可以讓座給這些更需要座位的人。道德和法治這根準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彈性的,是在維持基本秩序的情況下也允許幫助別人的。對比這種方式更能體現差異,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兩段視頻,一段視頻里螞蟻有序走過田埂,一段視頻里人們隨意闖紅燈,通過對比,學生可以知道連螞蟻都可以做到有序過馬路,而橫穿馬路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需要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責。通過類比和對比,學生可以加深對道德準則的把握和法治規則的理解,從思想層面上有明顯的進步。
3.加入多媒體教學方式,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
教師在教授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時,如果只是刻板地講解和朗誦,并不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所以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水平,在課程中廣泛運用圖案和視頻,結合課本內容展示相關圖案和視頻,比如在圖書館看書時應當保持安靜,大聲喧嘩的學生會引進旁邊同學的側目,嚴重的甚至被請離圖書館。通過觀看這段視頻,學生認識到了在公共場合應該遵循社會秩序,不大聲喧嘩和吵鬧,避免影響他人。
結束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當懷揣著立德樹人的崇高理念,用耐心引導學生樹立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行教育的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應當充分結合教學實際調整教學策略,最大限度的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1):9-14.
[2]張悅,張新顏.以“我”為主,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8):12-14.
[3]晏焱,李敏.開創道德與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對比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