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摘要:理 財教育對增強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與自我發展能力具有特殊意義。本文從幼兒理財教育的社會學習理論與認知發展理論出發,借鑒國內外幼兒理財教育經驗,對幼兒理財教育模式的定義與要素進行了詳細分析,構建了基于“ S (社會) 一 K (幼兒園) 一 F (家庭)”三方協同的理財教育模式組織架構和以課程開發為核心的運行模型,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課程開發;幼兒;理財教育;模式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兒童的社會技能學習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 理財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經濟生活的必備能力,我國對培養幼兒理財意識的觀念歷來薄弱,尤其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僅通過數學加減法的方式讓幼兒認識錢幣,從不告訴幼兒錢幣代表的社會價值。據調查,多數幼兒教師缺乏對幼兒理財意識的培養,在課堂上刻意回避有關金錢的問題,這不僅阻礙了幼兒的認知發展,而且會挫傷其“好問”的積極性。因此,幼兒園開設理財課程,培養幼兒的理財意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實意義。
一、幼兒理財教育的理論基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 ( ALbert Bandura )針Xt 兒童如何獲得社會行為等問題提出了一套廣為接受的模仿理論,即社會學習理論。他認為“兒童的社會行為是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習得的,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的形式存儲在兒童的大腦中來幫助其模仿行為”。父母和教師是兒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兒童的行為,成為他們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社會生活中,成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都會對幼兒以后的經濟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示范效應。因此,給予幼兒正確的理財教育將為其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二、幼兒理財教育的已有經驗
(一)國外經驗
發達國家在幼兒早期理財教育方面較國內起步早 ,成效顯著。我國學者對外國先進的幼兒理財教育經驗和研究成果做了大量介紹,例如,“美國家庭及學校通過游戲的方式幫助學前兒童學會如何使用金錢;日本家長主張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英國教育部門提出讓兒童從5 歲開始接受理財教育,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和不同的用途;猶太人著重培養孩子延后享受的財商理念 “德國家長善于利用理財童話開啟孩子的財商之門”“法國‘家庭理財課程’開始于幼兒3 歲左右,讓他們學會區分不同金額的紙幣” “在印尼家庭理財教育中,家長通過不回避金錢話題,在消費行為中更注重身教 ,教孩子學會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等方式培養幼兒良好行為與習慣,而在幼兒園理財教育中,‘義賣’成為財商培養的特色方式”。從上述幼兒理財教育經驗來看,國外所涉及的幼兒理財教育方式多樣,種類繁多,但都比較重視早期年齡段家庭對幼兒理財教育的培養,力圖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國內經驗
幼兒理財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將理財教育理念運用到實踐中,我國學者基于不同的知識視角和生活經驗,就如何對幼兒有效開展理財教育分別從政府與社會、家庭、幼兒園三個層面提出了建議,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政府與社會層面,有學者提出,結合我國教育發展實際,“編制有關各個年齡段幼兒理財教育的簡明讀物或光盤”“政府主管部門要多研發和出版適合幼兒閱讀的理財教育讀本,成立專門的理財教育研究會,開設專門的理財教育宣傳網站,支持和開展國家級的理財教育項目”
三、幼兒理財教育模式的定義解讀與要素分析
(一) 幼兒理財教育模式的定義解讀
現代社會中經濟與教育聯系廣泛,“幼兒理財教育”成為學前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詞匯,然而對幼兒理財教育概念的釋義,學界至今依然見仁見智。美國學者安德森( Anderson )首次提出“理財教育”概念,并指出“理財教育就是幫助人們學會如何設立理財目標、掌握理財知識、制定并實施理財計劃、反思評價理財計劃的一系列過程”。根 據 3 ~6歲 幼 兒身心發展特點,整合社會、家庭、幼兒園的資源,以幼兒理財課程為中介,通過對幼兒傳授初步的理財知識和技能,培養其正確的金錢觀念、良好生活習慣和自主理財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教育范式。
(二) 幼兒理財教育模式的要素分析
幼兒理財教育模式包括目標、內容和方法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內在聯系與良性互動共同推動了這一模式的運行與發展,對三者關系進行逐一分析是幼兒理財教育模式的內在要求。擇和組織,還可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評價準則”課程目標“能否成為課程設計后續工作的依據和方向,能否在整個課程活動中起到核心指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目標本身的適切性、科學性” 。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做準備。
2. 內容要素
理財教育是幼兒社會領域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開啟人生計劃的幸福之門,“理財教育對幼兒各種品格和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兒理財教育作為一個較為陌生的教育領域,在日常生活實際與學校教育中偶有涉及,人們對此關注也較少 一般來講,對于理財教育中小學關注多于幼兒園,家庭說教多于學校教育 ,這種碎片化的日常說教往往會導致教育范圍縮小、教育內容表層化、教育方法枯燥、教育質量低效,所以在幼兒園開設正式的理財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學者們對“什么是幼兒理財教育”“理財教育教授幼兒哪些知識”“怎樣實施理財教育”等問題觀點不同,甚至對教育對象的初始年齡也存異議,但這并不妨礙理財教育內容的選擇,綜合已有研究,筆者發現它們均涉及“理財知識與能力” “正確的金錢觀念” “良好習慣” “社會性發展”等基本要素,這些也是幼兒理財教育的核心內容。
四、結語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對金錢的處理和理財教育的認識依然停留于傳統意義上的節儉與儲蓄教導,缺乏對財富的正確利用,一旦擁有財富便無所適從,或奢靡浪費或成守財奴,幼兒理財教育刻不容緩。然而,兒童理財觀念與行為的養成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教育課程的持續輔助與支持,相應理財課程的缺乏成為當前幼兒理財教育施行的主要阻礙因素,開發具有人文性、科學性、趣味性及教育性等特性的幼兒理財課程 ,將給幼兒學習基本的日常理財知識與實際生活技能提供智力支持,提高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這也將是該領域未來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馮曉霞.《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 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