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飄
摘 要:中學的物理復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物理知識的復習是為了檢驗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了有效的增強物理學習的效果,廣大的中學生需充分掌握復習的重點,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主,尋找適合自身的復習策略,摒棄傳統的題海戰術,合理安排復習時間,促進自身應試能力的提升。本文以物理的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以具體的實例為輔,探究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生物理復習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物理;復習策略
前言:中學物理復習的知識涵蓋了聲、光、力、電、磁等五個方面的知識,隨著各部分知識量的不斷增多,教材上對于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難度也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為了增強復習效果,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學生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復習策略。而對于廣大的中學物理教師而言,若復習課程的安排設計的不具科學性,極易讓學生陷入到復習的誤區,從而無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也足以說明了擁有一套完善、科學的復習策略對于廣大中學生復習工作的重要意義。
1、中學物理復習存在的問題
(1)過度的照本宣科
大多數的物理教師在進入復習階段后,所選用的復習資料多以教材為主,將教科書上的所有內容又向學生重新講述一番,不僅如此,還讓所有的學生教材后的所有課后習題又重新做了一遍[1]。原本極其珍貴的復習時間被這些教師視為是學生回憶知識的時間,只是單純的在課堂上將過去所學習過的知識又重新講了一遍,雖然孔子先生說過“溫故而知新”,但是并不等同于將所有的知識照本宣科的重新講一遍。
(2)只是單純的將所有的知識羅列一遍
所有科目的復習都應該充分的遵循“溫故知新”的原則來進行,并且應將“溫故”作為復習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并非是將所有學習過的知識又重新講一遍,而有些教師只是將所有知識點以試卷的形式下發給每位復習生,這種機械式的復習方式讓所有的中學生毫無頭緒,但是因為成績所迫又不得不單純的背誦所有的知識點。反觀教師,雖然將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羅列了出來,但是并沒有向學生滲透“溫故”的目的就是為了“知新”,沒有將所有相同性質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并從中引申出一些全新的知識點,將原本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系統化,整理學生的復習思路[2]。
(3)一味的采取題海戰術
有些教師在復習階段,不會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拋開現有的復習資料,為了選拔出更多的尖子生,在講解一些知識點時,會拓展出更多高難度的知識,雖然對于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輕而易舉就會理解其中所含的知識點,但是對于那些學困生來說,原本令人頭疼的復習工作變得霧里看花,所以大多數教師不會在學困生身上下很多功夫的。更有甚者,讓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戰術中,這也讓有限的知識復習課變成習題訓練課。雖然說為了取得顯著的復習效果,選擇適當的習題來提煉出更多的知識點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選擇習題時應以典型的知識點為主,之后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進行適當的訓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試卷、講習題的訓練模式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中學的其中或者期末復習階段,為了鞏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階段測試。但是,大多數的教師在學生做完試卷后,對于所有的習題進行逐一的講解,從第一題直到最后一題一氣呵成,而這種形式的復習方式經常會導致老師累倒、學生一頭霧水,既浪費了寶貴的復習時間,又無法取得較高的課堂學習效率[3]。其實,老師們往往可以按照試題的難題程度進行選擇性的講解,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習題,而其他一些難度適中、基礎性的知識就交給學生自行解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應俱全,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對于所有的知識點不好消化。
2、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物理的復習策略
(1)以教材為本,兼顧基礎知識與重要知識點
在物理復習工作中,教師們過度以教材作為主要的復習資料已經成為了中學教育常見的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明白,如果學生無法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基礎知識,何談應用[4]。在復習階段,大多數的教師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只會導致學生們對于所有的知識點張冠李戴,經常會在其中或期末測試中丟分。所以,物理教師在進入到復習階段后,一定要合理的應用好教材,既不能照本宣科,又要重視教材,讓學生充分掌握所有學習過的知識,從而更好的融會貫通,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任何形式的問題,一定要區分好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在中學三年級中“力學”部分的慣性與慣性定律,讓學生明確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受力性質及其運動狀態等外界因素無任何關系;而慣性定律則是物體在沒有施加任何外力的情況下所保持的運動狀態。而對于這種極易混淆的概念,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首先要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會其含義,并讓學生充分掌握其物理符號的概念及應用,明確物理公式所適用的范圍與條件,懂得如何變通公式。在以教材為本進行復習時,要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突出重點,在復習重點知識時,能夠帶出其他無關緊要的知識點。
(2)構建核心的知識網絡
在中學的物理教學中,在學生獲得知識、方法與更多技能的過程中需逐步的形成自己專屬的物理觀,能夠合理的運用所學的知識點解釋更多的自然現象,比如中學二年級的熱學部分關于升華、凝華等物體的狀態,應用這些知識解釋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外面的玻璃上會出現“窗花”、為什么雪花落到了地上不久便熔化等自然現象。而對于物理的復習課,教師需在學生原有的知識點上構建核心的知識體系,重點理解這些核心知識,并適當的延伸為其他的知識點,對其進行歸納與總結,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眾所周知,中學物理教材的編寫完全是按照學生對于物理知識認知特點為主的,既從簡單的復雜、從熟悉到陌生,之后逐步的豐富知識內容。如果按照教材進行復習,無法避免會打破物理知識自身的規律,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復習效果。為了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在復習階段,應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善于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重組。
(3)以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復習資料
復習的資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越精越好。如果資料多了,知識點就會重復,這樣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7]。所以教師在制定復習計劃時,需告別傳統的題海戰術,切忌盲目貪多,要選擇集知識點講解、習題訓練、模擬檢測于一體的復習資料,既要包含基本知識的訓練,又要充分做好知識遷移的訓練工作。這種復習資料能夠突出重點、難點,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對電學部分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時,主要的題型幾乎都是圍繞著在并聯與串聯的電路中求電壓、電流與電功等,而在復習時,可以選擇部分典型的習題,可以探索更多的解題方法,如果盲目的選擇習題,到頭來只會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師要摒棄傳統的題海戰術,爭取在少數的習題中匯集更多的知識點,進而促進解題技巧的提升,并拓寬解題的思路。
(4)拓展以實驗為主的物理問題
物理是一個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而當下的應試教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廣大的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實驗探究能力也是考察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是如何在復習課上積極拓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呢,這就要求了廣大的教師要將教材上所有的實驗進行復習,錄制親自動手實驗過程的視頻內容,幫助學生積極拓展思維,并培養學生驗證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主動設計更好的實驗方案,并對其進行分析與評估工作。比如在對人教版九年級的比熱容進行實驗探究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自主設計問題,比如“在質量一定、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物質升高溫度的多少是否與物質自身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提出假設問題后,教師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讓學生自發的選取實驗工具,并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進一步發展自身的探究能力。
結論:中學物理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大自然的一門學科,并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而在復習階段,廣大的物理教師也要一罐的發揚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落實核心素養這以教學思想。本文首先闡述了在中學物理復習階段常見的一些問題,最后從以教材為本,兼顧基礎知識與重要知識點、構建核心的知識網絡、以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復習資料以及拓展以實驗為主的物理問題四方面分析了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物理的復習策略。
參考文獻
[1]蔡麗.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物理復習課實施策略——以《力與運動》復習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17,95(11):57.
[2]葛漢洪[1],孫有花[1],朱林根[2].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物理復習課教學策略初探——以“力與運動”章節復習教學為例[J].物理教師,2018,96(41):47.
[3]劉秀麗,楊凈.如何提升初中物理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B),2018,85(44):25-27.
[4]李巖.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初中物理復習策略[J].物理教學探討,2017,96(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