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因為能夠在小學這一關鍵時期內健全學生的大腦思維網絡。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能夠時刻掌握學生思維的變化,對學生加強有效的引導。從而能夠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使自身的數學思維得到有效的鍛煉,體現出數學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1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不難發現,教師僅僅注重對知識的灌輸,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為學生布置較多的學習任務。在眾多學習任務的壓力面前,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禁錮,因為學生沒有了多余的精力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教學的步伐。在這種學習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建立,打擊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
1.2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因為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數學需要學生能夠具有數學思維,并且需要學生利用這種思維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仍然是過多地依賴于教材,忽視了對學生啟發性思維的教學。每堂課中教師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課堂中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進行聽講以及做習題。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幾乎被剝奪,在這樣的教學循環下,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舉步維艱。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1提高基本運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數學運算是小學數學課程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重點監督學生做題的正確率,比如要求學生在做題時要注意眼到、心到、筆到,所謂“眼到”,即做時注意看清楚數字,不能看錯字或看錯行,個別小學生由于比較粗心,看題的時候往往看錯行或看錯字,往往做出錯誤的答案來,需引起教師的注意;“心到”就是做題的時候要注意用心,不能一心二用,這是做對題的重要保障;“筆到”就是做題要保證心和筆在同一個戰線上,把想到的答案盡快形之筆端。
2.2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于未知知識的疑問,加強學生的思考。在問題情境的創設當中,教師應該把握好問題的難以程度:問題過于簡單,會快速的消磨學生的求知欲,并助長學生的自大;而問題過于困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盡量將問題的難度控制在大眾的水平上,在經過基礎知識的教學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教學難度,從而加快學生的思維速度,鍛煉學生對于難題的思維能力。
2.3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當教學過程由二維向三維過度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轉變是非常困難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展示各類立體模型,供學生觀察,但由于觀察角度的因素,學生所觀察到的面不盡相同。由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引入CAD軟件,教師通過建立三維模型,拖動不同的觀察角度,然后讓學生先用筆畫出各種視圖,然后教師點擊不同的視圖方式,讓學生進行驗證。這樣,就可以非常快捷地讓學生理解各視圖之間的關系。同時,在講解圓錐體和圓柱體的體積一課的時候,可以用動畫演示的方式,演示出同底同高的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同時圓錐體當中盛滿水,然后將圓錐體中的水倒入圓柱體,會發現,當倒入三杯(圓錐體)水后,圓柱體剛好盛滿。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地理解圓柱體的體積是同底同高圓錐體體積的3倍,也由此,可以得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為V=1/3πr2h。
2.4教學中注重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中有很多知識內容都與生活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將生活案例引入到教學過程匯總,這樣既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促進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提升,促進學生全面整體的發展。
3.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能夠對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有效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之間存有的差異,并能夠對教學手段進行及時的更新。這樣在數學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并能夠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素質。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102-103.
[2]方盈.數學競賽對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影響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