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慧
摘 要: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言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隨一生并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品格和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十分必要。因此,本文主要對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立,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頭等大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培養他們的基本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品質上的健康發展。早在2014年4月,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新的育人目標要求,這也必將成為今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核心素養”成了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門話題。
一、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素養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如果按照廣義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質、言談舉止、知識層次以及能力狀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同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概念的區別在于:核心素養更加關注的是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的內化調整,指出了學習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應當注意對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培養,也就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致力于使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適應性更強的語文學識修養、文風情趣狀態。這和傳統意義上僅關注知識記誦與應用的小學語文教學比起來,更具深度與廣度。所以,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注意傳統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養成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對這些目標的真正內化,使之上升到語文審美情趣與良好個性、健全人格構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學識字寫字訓練時,教師應一方面注意到學生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對學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現狀
從實際教學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核心培養的力度還不足,教師將教學的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上,關注學生個人能力和素質的發展。另外,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新型的教學手段的利用不足,閱讀的形式單一,核心素養培養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這無疑錯過了學生能力和素質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廣大教師還需要深入探索,加強重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而服務。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我的做法是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讓學生有興趣的把課堂學習加以延伸。學生對感興趣的事情總能認真地對待,從而讓他們有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在讓學生懂得愛自己的家,愛爸爸媽媽,愛家里的每一個人的教學時,我有意地從學生自身出發,加以引導。如《看電視》我讓學生留意家里的人是怎樣看電視的,你在家里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胖乎乎的小手》我拓展了兩個問題:1、想一想,蘭蘭長大以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2、想一想,你的小手長大后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這樣的作業和問題設計,與學生緊密聯系,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家中應該怎樣做得更好,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創設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的能力
創設閱讀情境方式方法眾多,教師要精心篩選。小學生閱讀興趣調動至關重要,唯有激活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才能形成嶄新閱讀學習內驅動力。在教學《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組圖片信息:這是鳥兒的日記,記錄了年的生活經歷。就是這棵樹,是鳥的好朋友,相約來年相見的,結果·····學生對圖片信息進行細致觀察,展開文本閱讀學習。教師對童話故事的特點進行解讀,然后讓學生展開角色誦讀活動。首先,進行角色分工,教師對每一個角色身份進行確認;其次,對誦讀語氣語調進行定位分析,讓學生順利進入角色;最后,讓學生進行彩排訓練,參入與班級表演。學生積極報名參與,課堂演繹活動順利推開,分角色誦讀開始,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渲染了課堂氣氛,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三)引導學生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廣泛的積累閱讀,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文章,都是幾代大作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認真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處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它課文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致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鐘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并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饑似渴的閱讀對象。
(四)深入文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語文思維的形成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穿心能力得以提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思考路徑,開闊他們的思維。如教學《窮人》一課時,我對學生提出來這樣的問題:兩個孩子在被桑拿抱回家后會發生什么?為學生打開了想象的大門,有的學生猜想兩個孩子在之后的生活中刻苦學習,長大以后有所作為有所作為,讓桑娜過上了好日子,還有些學生說兩個孩子不能體諒桑娜事務辛苦,整日好吃懶做,導致桑娜的生活更加艱辛……學生們一個個都為這個故事補充了不一樣的結尾,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得到了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也獲得了提升。
(五)利用課前的準備階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課前的準備階段,語文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認識。教案編寫時,要注重對問題的設置,在課前預習階段就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小學生獨自去進行課文的閱讀,發散自己的思維去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怎樣看待這只烏鴉?由于小學生還處在想象力豐富的階段,所以老師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但這樣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每一個語文教師應不斷追求的目標。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出教育的效果,真正作用與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培養下,語文知識定會滲透進學生的血液,并逐漸形成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旭雷.讓繪本創作點亮學生寫作之門[J].信息教研周刊.2012,(15).
[2]承金花.淺談如何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J].新課程學習(下).2012,(11).
[3]黃清梅.聚焦語言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20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