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明
摘 要: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水準和質量,已經成為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變革教學策略的方面,在實際數學知識講解中,教師應當深刻把握課改的方向,不斷優化教學的方方面面,進一步就數學課堂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從而調動數學課堂的活力,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生成。本文將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授經驗,就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能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備課;分層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部分教師不重視備課環節,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不開展有效評價等現象,以至于制約高效率數學課堂的構建,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認知的效果。因此,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找準這些問題的癥結,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從而不斷實現問題的解決,助力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形成。
一、提升效率,要進行精心備課
在中國有一句俗語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強調了事先的準備對事物順利開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如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進行有效的備課,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同時可以把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情況,以及課堂教學的內容等。因此,在小學數學知識的講解中,為了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也應當進行有效的課前準備,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因數與倍數》中,教師就應當進行有效的備課。具體而言,首先,教師對班級中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興致,以及學生最近學習數學知識的狀態和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認知經驗等進行分析,從而作為備課的基礎;隨后,教師結合教材當中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指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等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緊接著,教師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并指出學生在課堂中將會在知識方面、能力方面等發生的改變;之后,教師在結合上述分析的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設計,從而促進本節課更有條理地開展。
顯而易見,在開展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進行有效的備課,不僅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的節奏,同時能夠掌握課堂中各個元素的實際情況,從而實現高效率教學。
二、提升效率,要開展分層教學
在傳統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往往為學生設定同一教學目標,開展無差別的教學活動,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打了折扣。而從現代教育理念中我們知道,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以及學生進行知識認知的經歷,造成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在知識的認識結果上呈現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教師也應當采用分層化的教學手段,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等,進行差異教學。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講解中,對于數學學困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如下學習內容和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認識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相關內容,提升對分數意義和性質基礎內涵的理解;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設定一些實踐性、拓展性的活動,更加突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價值和本位性,使得學生更多地依靠自身的能力,親歷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同時,實現綜合數學素養的發展。
不難看出,在數學課程的講解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手段開展講解工作,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讓數學學困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建立學習的信心,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實現綜合素養的發展。
三、提升效率,要進行有效評價
課堂評價環節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環節,在評價環節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生學習的效果給出專業性的指導意見,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不斷改進中,提升學習的質量。因此,在小學數學知識的教授中,教師要提升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優化評價的方式,從而讓學生從評價環節中汲取養分,明確進行改進的方向,在不斷的查漏補缺中,掌握進行數學知識探索的方法,提升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中,教師一方面要進行課堂評價方式的優化,讓學生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自主評價的多重評價方式中,獲得綜合性的評價意見,促進自身的改進;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關注學生在接受評價后進行改進的成果,從而將評價活動開展的意義和價值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在《多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的學習中實現全面提升和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育中,教師應當深度解讀新課改的教育內涵,精準地把握新課改的方向,不斷地在新課改的指引下促進課堂教學的變革,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備課的價值最大化,將學生的個性盡情發揮,將評價環節落到實處,從而在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環節中,進一步激發數學課堂的生命力,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謝發強.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116-117.
[2]沈友林.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及對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