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
摘 要:探究性實驗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和教材輔助的基礎下,對未知答案的物理問題進行實驗操作,并在自己操作的實驗中得出結論。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學生們能夠在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會使得物理知識更為鞏固。基于此,本文將先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定義進行闡述,在具體分析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將探究性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課堂的措施。
關鍵詞:探究性實驗教學;初中物理教學;作用
1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不斷深入,國家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只靠教師的講解,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促使學生的能力培養,反而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使得學生喪失了創新、實踐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中,探究性實驗教學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回歸教學活動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2 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定義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指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閱讀教材并對未知答案的物理問題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在實驗過程中記錄數據,最終通過計算數據和對比得出結論。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結果雖然在教材中可以得知,但是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本內的知識點以及培養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促進自己思維活躍,提高思考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1]。
3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實驗教學發揮的作用
3.1 營造良好的物理課堂氛圍
物理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的學科,在此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基礎,但初中物理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性,很多學生在初步接觸物理的時候都會覺得很難理解,無法繼續學習物理。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與傳統枯燥無味的教學課堂不同,學生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實驗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初中物理課堂并主動參與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師的指導,學生先對教材前部分內容進行閱讀,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組隊,參與討論,對問題設計出實驗的方案,并進行動手操作、實驗記錄,最后從記錄的數據中總結出結論,再與其他同學分享,看是否大家得出的結論都一致,最后再對比教材,查看結果。這樣的課堂給足學生自由,也能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2]。
3.2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性實驗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按照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模式進行動手操作,因此,將探究性實驗教學引入初中物理課堂可以有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引導和指導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
3.3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以實驗來帶動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先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并制定好實驗方案,學生也可以事先對結論做出猜測,這樣的步驟中都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拓。通過實驗來驗證結果,需要學生親自操作,參與實驗全過程,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在此過程中有所提升[3]。在進行《摩擦力》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告知學生接觸面所受壓力和粗糙程度會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選錯材料,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實驗方案繼續修改,直至完善,得出合理的實驗結果,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之一。
3.4 有效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擴充物理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課堂中,只靠教師的講解或者是觀看教師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無法完全參與進課堂,加之物理知識內容的抽象性,學生往往會對物理課堂沒什么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將探究性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結合其他科目或者是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好奇、感興趣的問題引入課堂,融入實驗中,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獲得結論,對物理這一科目理解得更為透徹。教師也可以借此跳出教材,擴充物理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興趣。
4 將探究性實驗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課堂的措施
4.1 適當增加物理學科的課時
隨著高考改革“3+1+2”模式的進行,物理成為二選一的必選項之一,物理的地位較之前應當有所提升。而且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來進行試驗。因此,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物理課的課時,使得學生能夠在足夠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并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重復實驗,在反復試驗中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更加鞏固物理知識,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4]。
4.2 嚴格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想實行探究性實驗教學就必須將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動手操作去驗證結果,進行交流,而教師就在一旁觀看、指導,給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
4.3 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初中物理需要較強的理解能力,但該課程的內容又相對抽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日常生活入手,進行觀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比如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有過將筷子插進裝滿水的碗里,以此來引入課堂,讓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知識點。
5 結束語
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的應用是有很重要的意義作用的,因此,要大力推崇這種教學模式,使得該教學模式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一種趨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發揮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上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在實際的應用中,探究性實驗教學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需要教師、學校和學生在實踐中共同改善。
參考文獻:
[1] 任少鐸.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13):171-171.
[2] 杜寧.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0.
[3] 史曉穎.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7(04):196-197.
[4] 何彩仙.探究性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J].好家長,2017(6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