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
摘 要:美國作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起步早且現已基本形成完整體系。本文通過介紹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包括通識教育、學生組織和心理輔導,分析我國同其在實施途徑的異同之處,借鑒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優化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啟示
美國大學至今沒有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明確界定與稱謂,但其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宗教教育、通識教育等名義下,從事了大量實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主要包括通識教育、學生組織和心理輔導。
1.通識教育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通識教育是美國95%以上的高校靈活開設的一種課程,它既是人才培養模式,又是大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涉及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其目標為培養“完整的人”,更好地適應并促進時代進步。美國各高校根據本校實際,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分別開設不同比例的通識教育課程,對資金投入和師資力量也有不同要求,其中課程比例大、質量高的大學主要有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目前美國的通識教育課程分為四大領域(人文、邏輯推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八大具體類別(美學、文化藝術、數學推理、倫理道德、生命系統、宇宙物理、世界和歷史),旨在培養高校學生的審美鑒賞和文字表達能力,增強其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能力,不斷提升文化內涵和政治素養,以世界眼光解決好個人、國家和社會間的關系。總言之,通識教育全面系統地向美國大學生闡述關于人類歷史的各領域知識,對其認可美國主流文化和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學生組織
美國崇尚自由民主,“結社”成為各階層尤其是高校的民主表現形式,高校中的社團由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組建,其種類多、基數大、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成為美國高校思想政治發展必不可少的第二學習課堂。美國高校學生社團主要有三個特征:學生自主化。在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獨立申請創辦、運營和管理社團,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管理規范化。美國高校的學生社團屬學校管理范疇,如西方文理大學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條例——《本科生社團活動手冊》,對學生社團的成立、活動、經費等各個方面予以詳細規定,使社團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發展專業化。社團根據成員興趣特長所組建,且多與其未來職業密切相關,社團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共同經營下,逐漸呈專業化特征,如環境工程師學會、物理俱樂部、漢語研究會等,社團的學術性與生活性日漸融洽,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
3.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源于美國,現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手段。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由教育部所設立的專門辦公室進行管理,有固定的編制和行政劃撥經費,并派遣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多方面問題提供咨詢服務[2],認真傾聽大學生在專業學習、社團工作、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難題和困惑,了解其需求并進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美國心理學會進行心理學專業學習并取得資格證書,通過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在崗期間需嚴格保密學生信息,針對學生的困擾給予有效指導。此外,學生心理輔導形式多樣。個別咨詢是最為常用的方式,美國高校學生享受免費心理咨詢的權利,成功預約后,心理健康輔導者將在放松的環境中與來訪者對話交流,并進行疏導,對于情況嚴重的學生則建議轉診并進行后續追蹤。選修課、團體咨詢也是常用的輔導手段,有效幫助大學生預防和解決心理問題。
4.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之啟示
4.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之異同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屬教育實踐范疇,在實施途徑方面有共通之處。首先,中美高校均注重課堂教學的思想政治引導作用,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了解并接受兩國領導階級倡導的文化觀念,從思想上獲得價值認同,進而指導實踐發展。其次,中美高校均借助社會活動,為學生提供認識社會的機會,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實踐過程中樹立主人翁意識,真正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成長為社會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由于兩國國情、制度等不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存在差異。首先,學生組織的發展原則不同。我國高校重視黨團組織建設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導向作用,而美國高校中的社團更傾向學生的自主運營和管理。其次,心理輔導工作的成熟度不同。美國高校的心理咨詢教育體系在工作者選用、心理輔導形式等方面發展較為完善,而我國當前高校輔導員與在校大學生的比例低于1:200,且多數輔導員未接受專業的心理教育培訓,部分心理輔導工作流于形式,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全面深入地各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成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提高之處。
4.2 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之啟示
傳承與創新我國原有實施途徑,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進程。首先,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繼續發揮理論教育優勢,創新課堂模式。課堂教育能夠將教師已有的知識理論、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前人經驗基礎上,更好地適應當下、發展未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先有一桶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具有理論性和時效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程度,不斷更新理論知識、改善教學方法,堅持立德樹人,有效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其次,堅持黨團組織在高校學生社團中的主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倳浽f過“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高校作為我國的時代先鋒陣地,必須堅定不移地發揮黨組織在學生社團活動中的作用,確保在文化交匯、思想碰撞的全球化背景下,培養一批批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借鑒與反思美國現有實施途徑,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發展。首先,完善實踐活動模式,更好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我國當前的學生組織大多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保證了活動的有序性和組織性,各高校能夠依據自身發展特點,將學校培養目標與活動性質有效結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自由發揮,導致高?;顒有‘惔笸焕趯W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我國高??梢越梃b美國高校的學生社團發展模式,在確保實踐活動的正確導向后,適當放松老師的干預性指導,由學生負責活動與社團的發展,真正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既能簡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又能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次,補齊心理健康教育短板,注重人文關懷。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沖突背景下,部分大學生在自我認知、職業觀念、社會價值等方面出現了困惑,由于心理問題退學、犯罪甚至自殺的大學生事件并不罕見,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高校紛紛設立并重視心理咨詢室的作用,以期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但尚存在咨詢人員專業性低、咨詢效果不明顯等情況。我國高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如擴充心理咨詢師人員隊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咨詢師入職門檻等,切實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從根本處打牢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健康基礎。
參考文獻
[1]巫陽朔.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
[2]王洋.比較視域下的中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借鑒[D].西華大學,2017.
[3]高星. 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