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練根
摘 要: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中教育具有基礎性、時代性,在于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個環節,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定律的建立,無一不以實驗為基礎,并受到實驗的檢驗,高中物理教學中必須十分注重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充實、更加生動、更有效果。
關鍵詞:德育;融入;物理實驗教學
正文:那么在日常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又如何有聲有色地、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學中有點體會,淺談一下自己的作法。
一、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看物理實驗視頻,了解我國物理學家在物理實驗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我國許多物理學家獻身祖國的科研事業,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自古至今我國有四大發明聞名世界,有“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沖破重重阻力,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從事科學實驗,有載人航天工程將中國人送上太空,現代物理學中一批批物理實驗成果的產生,有效的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些都要是物理教學中很好的德育教材,有效利用這些德育教材,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讓學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從小立下投身報國之志。
二、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中學物理實驗一般分為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如力學實驗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是驗證性實驗,探究力、質量、加速度的關系是探究性實驗,一般情況下,教學方法都是按照教材上給定的器材、給定的方法、給定實驗的步驟,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這樣的實驗教學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效果欠佳,其實,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老師可以只提出實驗目的,放手讓學生超出教材的范圍,大膽設計物理實驗,創新實驗方法,允許使用的實驗器材不同、實驗手段不同、在實驗數據處理方面可以靈活多樣,只要目的達到了,可以不拘一格,一次實驗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分組交流、展示實驗成果,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中,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培養未來科學家打下創新意識之基。
三、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高中物理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不管是哪個實驗,都有比較明確的實驗目的,都是通過一定的實驗事實,再通過數據分析和處理得到相關的實驗結論,實驗過程中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多個實驗小組,以組為單位,各小組成員既分工又合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滲透團結協作精神,如有些學生擅長動手操作,有些學生擅長數據處理和分析,有些學生擅長組織協調,那么一個小組完成一個實驗,不同學生可以發揮不同的特長,取長補短,互相配合,一次次實驗成功可以告訴他們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合作探究的快樂,學會與人相處,也讓學生明白很多重大實驗成果的取得都是不少科學家相互協作、共同奮斗取得的,從而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
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高中物理實驗雖然都是一些經典實驗,但要從設計到操作到得出實驗結論,也是一個復雜的探索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吃苦耐勞、銳意進取、孜孜以求的精神,有時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擾,需要尊重實驗事實,推倒重來。如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果阻力過大,就得不到合理的實驗結論,需要學生找出原因排除干擾因素,重新實驗,又如電表的改裝,可能一次又一次都會失敗,改裝不成功,需要重新調整,我們就要從物理實驗教學中磨練學生的意志,讓學生規范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從而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擁有吃苦耐勞精神、勇攀科學高峰的勇氣。
五、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
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注重課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方式要多樣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正好十分貼近科技進步,十分貼近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如物理實驗中數據采集可以改用先進傳感器,可以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進傳統實驗方法,可將在物理實驗室完成的教學轉移到生產、生活當中來完成,如電路的串、并聯及電路的連接可以聯系家庭中的照明電路,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可以結合電腦顯示器和電視機進行教學,電感的作用可以聯系電風扇的換檔,電磁感應現象可以結合安檢器的工作原理,靜電實驗可以與防雷電、如何安全用電相結合,如果將實驗教學與生產和生活相結合既生動又有效,將實驗教學拓展到實驗室外,學生還可以從實驗教學中學到一系列的生產、生活技能,真正用學到的知識去指導生產和生活,這樣一來,物理實驗教學起到了一箭雙雕的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實際且可行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本人在多年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就是堅持不懈地、有意識地將德育融入其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