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摘 要: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頒布了《關于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議》中提到:就孩子的學習,做了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主題墻面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資源,既能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究,同時也服務于主題課程的推進。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凸顯出墻面環境與幼兒的融合,創設溫暖而有生命力且能和每個孩子默契互動主題墻環境?我們嘗試通過創設“線索”式主題墻創設,旨在通過設計和實施讓“墻壁”可看、可講、可玩。
關鍵詞:“線索式”主題墻;設計與實施;自主學習
一、聚:問題
幼兒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學習,使幼兒身心獲得自由、全面、和諧發展。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兒園課程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現實相遇和互動中完成的。”因此在創設主題墻時因聚焦幼兒在主題學習中的共性問題為基準,引領幼兒在自主設計主題墻板塊的前提下,表達發現并用喜歡的方式收集、整理、記錄,使版面不斷豐富,從而完善幼兒主題學習的知識構建過程及提升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剖析主題墻面創設中所存的問題,我們就針對本園班級主題墻面的創設及環境表現作了深入調查及統計,發現以下問題:
(一)墻面結構粗淺。
主題環境形式單一,以裝飾為主,內容之間跳躍或者重疊,沒有由淺入深地體現主題內容,那么幼兒想通過主題墻來探究、積累經驗、拓展知識這一目的就無法很好實現。
(二)主題內容零散。
在創設主題墻時將主題墻劃分為幾大塊,一塊塊地張貼圖畫、文字或幼兒作品,沒有經過處理。主題墻被劃分成沒有聯系的幾個板塊,內容零散,看不出必然聯系。
(三)教師主導優先。
在主題的確立、布局、內容選擇方面以教師主導為主,更多的是讓幼兒提供作品、參與材料收集,教師沒有將幼兒視為合作者,教師主宰的主題墻沒有以幼兒為本。
(四)呈現模式單一。
在主題墻設計中,教師已想好了哪些內容是需要幼兒參與的,家長參與主題墻創設都表現為拿照片(幼兒照、生活照、旅游照等)、拿圖片(風景、動植物等)、拿與主題相關的一些物品等,模式單一。
因此,改變目前創設現狀,是我們急需要去探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集:實踐
我們將從“線索”式主題墻的設計和實施兩方面著手,創設引發幼兒體驗感知的主題環境,啟發幼兒在環境誘導下進行發現式學習,使環境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一)“線索”式主題墻的設計
主題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幼兒的需求和興趣不斷產生相應變化。所以我們在創設主題墻時要在關注幼兒興趣改變和延伸的同時,不斷深入和豐富主題內容,呈現出動態式網絡圖。另外,一面有效的漸進式主題墻環境,不外乎有一定的情境性,板塊清晰、呈現的內容豐富(包含幼兒繪畫作品、手工、問卷、幼兒經驗集)、家長的積極參與及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兒的自主學習過程呈現等。
(二)“線索”式主題墻的實施
幼兒發展的契機在于為幼兒創設積極的、有意義的環境,讓幼兒在這個積極的環境中主動探索,享受著成功的喜悅,以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欲望。所謂自主學習是以幼兒為學習主體,通過幼兒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一種立足于自我建構的學習,其基本特征是學習行為的自覺性、學習操作的自為性、學習過程的自控性、學習效果的自娛性。在這個過程中我思考的是:幼兒是如何自主建構主題墻環境的?教師發現孩子產生問題后又該怎么做?在整個主題墻創設過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只是淺顯地讓教師看到,幼兒通過很多材料將自己的經驗進行表征或展示,教師以主題墻創設作為支持和推進幼兒主題學習的途徑。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表征經驗,滿足興趣與情感,拓展和延伸他們的發現與探索,促進幼兒間的交流與分享,從而推動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悟:梳理
一面可看、可講、可玩的主題墻應能讓主題更加深入開展,在為幼兒提供的廣闊發展空間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互動,是有效促進幼兒發展的交互載體。
(一)用興趣引發探究,以問題推動發現。
興趣是幼兒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問題是推動自主學習的“線索鏈”。在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尊重幼兒興趣、聆聽幼兒問題放在首位,耐心細致地傾聽幼兒表達,創設條件讓幼兒親身實踐,敏感發現、捕捉幼兒活動中的點滴好奇與問題,激勵并指導幼兒學用多種材料和形式進行自己的感知體驗,使得幼兒在主題中的探究興趣得以持續激發,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顯著增強。
(二)用方法分析問題,以學習帶動發展。
在環境創設中,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運用觀察、嘗試、比較、合作等科學的方法,在實踐中獲得觀察、比較、操作的方法,發現和分析簡單問題并愿意嘗試解決。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既探究了想發現的問題,又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了主動學習。
(三)用探究尊重主體,以支持引導自主。
在主題墻創設過程中,我們努力打破教師唱獨角戲的被動局面,營造寬松、支持性的學習氛圍,注重以幼兒為主體,試著放手,讓幼來做主題墻創設的主角。通過參與“線索”式主題墻的創設,幼兒在其中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對各類主題中的知識點等,由最初的被老師邀請做,形成最后的“我想做、我要做、我能做、我會做”的態度和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學習的自主性,促使幼兒在創設過程中,收獲自主中帶來的成長,從而真正成為創設環境的主角,使用環境的主人。
四、展:深入
孩子面前一面墻,主題墻創設正在不斷實踐中挖掘和梳理經驗,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有待深入探索和研討。希望班級主題墻讓每一位教師真正走入幼兒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并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確立主題、提供支持、選擇適宜的表征形式逐步延伸,使幼兒在與墻飾的真正互動中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征,: 幼兒園開放教育課程中的學習故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出版社,2017,8.
[2].崔嵐、許玭:《孩子眼前一面墻》[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4.
[3].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幼兒園課程圖景》[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