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 韓紅
摘要:在當前知識經濟背景下,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一道難題。通過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論述了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的意義,以實現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提出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的建議。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深度融合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轉變,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就業壓力日益增大,通過增加大學生的就業途徑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鼓勵大學生創業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教育主體,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工作,在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實踐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也可以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實施平臺。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中長期國策,在高校必須建立起一套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用于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二、重慶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解析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中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推動和指導下,各高等職業院校非常重視并致力推廣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獲得了明顯的進展,但仍然還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流于表面
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是高職院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所在,通過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就業能力。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已經增加了創新創業課程模塊的內容,把創新創業課程作為通識課程開設供學生選修,教學過程主要由非專業老師實施。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有別于學生所學專業課程和其他公共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根據通用教材講授創新創業知識,在教學內容方面,沒能將學生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有效的聯合和融會貫通起來,還未真正實現與專業教育的真正融合,未融入專業教學環節,實現創新創業型的專業人才培養,結果成了創新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了幾門獨立的創新創業類課程而已,使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通識課程來學習,忽略了課程性質中的實用性。
(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提高
做好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從學校層面來考慮,必須重視的問題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雖然學校通過在校內開展創業教師培訓和將教師送出去培訓等形式,來實現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師資教學能力,但是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仍然較弱,能夠做到專業過硬,同時義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教師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教師沒有企業實踐經驗,缺乏創新創業實戰經驗,自身就沒有將專業技術轉換為經濟效益的能力,導致了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往往只能停留在書本上,缺少具有說服力的實踐案例。雖然在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可以通過引進企業人員來彌補,但是這些從企業引進的人員缺少專門的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其教學能力可能不能滿足課程教育的要求,另外,再加上外聘人員存在人員不穩定因素,最終導致師資的質量和數量方面都難以得到保障。
(三)可持續健康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機制有待完善
首先,目前以各級政府名義出臺了若干鼓勵創新創業的辦法和激勵制度,但由于制度數量繁多且政出多門,在制度內容及導向方面存在著交叉重復、職責不明確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作用。其次,各高校對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多數關注的是如何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好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效用,培養教育出更多的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專業人才,即在教育層面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尚未在校內建立起一套可供執行的用以規范、保障、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最后,缺乏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機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強調實用性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需要以學生創新創業實務方面的成果作為教與學的考核衡量的標準。
三、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大學生的回信中勉勵:“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眲撔聞摌I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不僅僅是用于解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落實和推動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創新創業更有助于實現大學生自我的人生價值,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了它應當發揮的功能不僅限于是教會學生專業知識、培訓職業技能,這就需要學校切實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新型職業技能人才培育體系,積極培養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大學生,更要努力成為創新思維開發、創業能力塑造的綜合型現代化人才孵化基地。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它的特點包括:(1)教育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學生上課時間與創業實踐的沖突,還面臨著解決畢業后項目的后續如何進展的問題。(2)教育場所在學校。多數高職院校都在校內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同”“大學生創新科技同”等類似的機構,這些機構都是屬于學校內部的機構,受到學校性質部門的管理,創業項目要受到來自學校諸多制度的限制。(3)教育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學校、社會媒體、企業、家庭均飾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創新創業基礎的獨立人格的培養主要來自小時候的家庭和學校教育,政府、社會媒體、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助推形成位于中問層的創新創業觀念、意識,位于金字塔最頂層的創新創業能力則要在學校和企業的土壤中去完成培育,由此可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需要學校、政府、社會、企業、家庭各方的參與。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所面臨的困境,建立一套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在高職院校持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促使學生素質和能力全面性發展是各高職院校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四、高職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構建
(一)深化教育改革,助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對創新創業教育與高等職業專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目的在于指引大學生緊密結合其所學的專業知識,習得創新創業必備的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邏輯思維方式,鍛煉創新精神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創業教育包含創業理論教學、創業實踐等環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高等職業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需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高職院校既有的教育體系中,并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具體來說,要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專業理論研究、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競賽和實踐活動等方面。學校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進行修改和完善,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和機制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成更適合于專業發展、更適合與培養學生成才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二)優化師資管理,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具備雙師素質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校內的專職教師缺乏創業實踐經驗是高校普遍存在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學校應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支持,讓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去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從事科研活動,并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進而帶來經濟效益為學校創造財富。學校還加強創業師資培訓,使教師的知識結構得到及時的更新,既能掌握本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科研成果,義能掌握創新創業知識的前沿趨勢。學校還可以建立創新創業師資專項經費,并擬定專項經費的使用辦法,用于獎勵創新創業優秀個人和單位,并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成績納入教師常規績效考核。另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各種資源,聚集一批具備豐富的創業經驗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社會專業人士,通過聘任客座教授或兼職講師等形式,形成相對同定的外聘創業教師隊伍,同時,必須完善外聘教師隊伍管理,加強合作的合同,也需要加強對外聘教師的考核,保證外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加強校、企、政合作,建設可持續創業服務平臺建設
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離不開學校、企業、政府。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將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將學生帶出課堂,走進企業,用鮮活的例子來進行理論講解,讓學生明白學的是什么、學了有什么用、學習該怎么用。這項任務的完成需要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校企合作內容,并將其作為衡量校企合作深度的指標。
在高職院校有效的開展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單靠學校的力量很難完成,還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和社會響應。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面臨著創業資金少、創業機會少的問題,學校辦學經費有限,在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中無法過多的給予支持,企業的經營是以追求利益為目的,也不愿承擔較高風險,但是他們可以尋求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提供一定的幫助。目前多地政府先后出臺了一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這些政策的落地和推廣還需要一個過程。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實施過程中,學校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學校應主動改變過去以學校為主力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模式,加強校、企、政合作,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可持續創業服務平臺。由于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將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在干預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積極性,推動校企進一步合作,建立起科學的創新創業三方合作機制。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高校的單獨作為,只有政府、社會力量和學校三方同心協力,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可持續發展,學校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五、結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激發處全社會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打造發展新引擎,提倡創新創業教育符合社會的發展潮流。高職院校教育應準確理解和把握住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制度體系,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切實提升創新創業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志茹.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情況調查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63-65.
[2]于躍,寇曉東.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體系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9(4):24-27.
[3]胡莎,陳木森,趙蕾,劉志兵.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保障機制研究[J].職教通訊,2018(17):23-29.
作者簡介:
康宇,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法律,重慶宜賓。
韓紅,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四川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