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蓓
摘 要:學生升入初三,受中考的壓力前所未有地增大,很多學生意識到學習任務的加大,開始了高強度的學習和復習,希望能夠在中考的過程中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順利考入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是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以及不當的復習方法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往往事倍功半,教師對于復習課的教學也沒有跳脫傳統的單一的方式,使得學生的復習效率不盡人意。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探討出了“五環踐學”的復習模式,并在初中數學的復習課教學中進行實踐,取得了喜人的效果。本文主要以初中數學的一個知識點的復習課為例,總結“五環踐學”復習模式在課堂中的運用效果,希望能夠給予廣大教師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五環踐學”;復習課
初中數學知識瑣碎復雜,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創新復習方法,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探討和總結“五環踐學”的復習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自學質疑——自學必出質疑——踐行“獨學”——講求學的效度;討論領悟——討論定有領悟——踐行“合學”——追求學的深度;展示分享——展示求得分享——踐行“展學”——講求學的廣度;檢測鞏固——檢測達到鞏固——踐行“用學”——講求學的精度;評價提升——評價實現提升——踐行“評學”——追求學的高度。在本文中,我將以《全等三角形》復習課的教學為例,將“五環踐學”模式滲透在課堂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一、自學質疑,踐行“獨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所以在《全等三角形》的復習課中,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一個整體的回顧和復習,學生們在自學的過程中就會明確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和不熟練的知識。這樣在之后的復習中就會有側重點和針對性。比如,學生們在自學回顧《全等三角形》的內容時,會對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判定方法、判定定理等知識進行回顧,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完成指定任務和習題,對自己不熟練的內容進行標記。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效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充分踐行“獨學”。
二、討論領悟,踐行“合學”
學生在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合作,通過合作優勢互補,共同完成復習任務,進而加深學生隨知識的印象,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例如,在學生自主復習完《全等三角形》的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針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探討和交流,進而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同時,通過小組合作還可以更加全面地對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可以繪制成一個思維導圖,將本部分知識全面地羅列出來,幫助小組成員更全面地復習和掌握知識,充分踐行“合學”。
三、展示分享,踐行“展學”
在小組合作之后,就要對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展示,以此來共享學習成果,幫助更多的學生掌握知識,同時在展示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每一個小組在總結和歸納好《全等三角形》這一部分的知識之后,派出一個代表在講臺上展示自己小組的探究結果,并從其他小組的成果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使得自己掌握的知識更加完善,最后,教師要加以引導和補充。這個展示分享的過程就充分踐行了“展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檢測鞏固,踐行“用學”
學生們在理解和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為了了解和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掌握效果,可以根據本部分知識的內容,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們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檢驗自己的復習效果,查漏補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檢測題目的時候,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尋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不同層次的學習不同設計不同的檢測題目,使學生在完成檢測題目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發展。因此,在檢測鞏固環節,教師在設計鞏固題目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盡可能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檢測,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充分地踐行“用學”。
五、評價提升,踐行“評學”
傳統的評價方式單一片面,僅僅依靠一張試卷就判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因此,教師要創新和完善評價方式,將對學生的評價點分散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比如,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自學效果進行自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學生之間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評價等等。這樣的評價方式就可以激勵學生們在復習課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始終保持積極認真的態度,以評促學,進而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和提升。因此,在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創新評價方式,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評價中前進,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地讓學生參與進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踐行“五環踐學”的復習模式,提高復習課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吳靈姿.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4):19.
[2]吳立建. 基于有效教學的初中數學復習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