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寶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且,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所以,要想滿足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一定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入手點,尋求合理、科學且有效的途徑,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效率 提高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掌握使用數學文字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并且,數學核心素養重視學生自身品格和能力的發展。所以,要想真正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高。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從學生的發展規律出發,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人文素養和自主探究素養,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核心素養視野下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1、創建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為學生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并且,問題情境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謂的問題情境實際上指的就是將數學問題融合或者隱藏在學生的生活背景當中,通過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的營造,創建需要學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教學過程。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問題情境強調學生個性的展現,可以最大限度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創建多樣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數學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個性且有新意的見解,拓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賦予數學課堂新的生機與活力。
比如:在《小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計算。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提出了問題:“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張老師要為班上的6位小演員每人買一件頭飾,每件頭飾1.5元,買6件需要多少錢?要怎樣列算式呢?根據題意學生就可以得到加法算式:1.5+1.5+1.5+1.5+1.5+1.5。據此,筆者提出了問題:這幾個加數有著怎樣的特點?還可不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計算呢?要怎樣列式呢?這時,就有學生得到了算式1.5×6。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了此算式的表示的意思。有學生提到了6個1.5,還有學生說是1.5的6倍。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計算的方法和其中蘊含的算理。可見,問題情境的創建,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2、深入探究規律,培養素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在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索、分析和思考中形成的。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單純地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要引導學生探索數學概念、公式形成的規律,使學生感受和明確數學知識的內涵,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并且,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活動的創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比如: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掌握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為學生提供了三角尺、剪刀等學具,要求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并計算面積。在此環節,很多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據此,筆者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了問題:拼成的長方形與原有的平行四邊形的大小有著怎樣的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有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生經過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就可以明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由此,學生就可以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用字母進行表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經歷和感受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形成過程。而且,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發展。所以說,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數學規律至關重要。
3、指導學習方法,形成素養
在多元化的數學課堂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課程的多元化,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啟發,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并且,現代教育觀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等輔助教學工具的力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最終,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辨認這些圖形,知道圖形的名稱。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的圖形,要求學生回答了問題:這些圖形中共有多少個長方形?多少個正方形?多少個圓?這樣的活動就引導學生復習了已有知識。然后,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實物:裝墨水瓶的紙盒和火柴盒,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明確長方體有幾個面?怎樣正確地數出這些面?長方體的每個面是怎樣的形狀?相對的面是一樣的嗎?學生經過親手操作、自主思考就能夠明確答案。通過學生的看和摸,學生就可以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對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就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知。而且,學生就掌握了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方法。此外,筆者還為學生制作了相關的微課,以供學生課下復習和鞏固。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堅持新課標的相關理念和數學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探索數學規律,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滿足新課標的相關要求,真正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施秀娟.新課改視野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155.
[2]周啟玲.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7):119.
[3]陳凌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