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主力軍,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的重要措施。要順利完成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根據學生發展要求來構建孵化基地,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辦法。
關鍵詞: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辦法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等教育面臨重大改革,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教育改革,促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教育鏈之間的銜接,培育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創業意識、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是新常態下國家提出的一項要求。目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已取得初步成效,也建設了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相較而言,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經濟基礎較弱,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上,還存在種種困難。如何做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并實現創新創業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高職院校需要重點解決的育人問題。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現狀
(一)缺乏服務能力
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上,缺乏制度依托,加上主管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于基地的建設,沒有及時的進行管理與跟進,經常出現問題,在真實的孵化項目進入基地之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沒有順利推進,極大的浪費了資源。同時,資金不夠也是影響基地服務能力的一個重要誘因,由于高職院校資金有限,在創新創業基地的投入上,額度也并不高,現有的資金只能解決學生在初期創業中的問題,基地發展潛力有限,也無法吸引到社會上的風險投資,所以,項目經常會由于資金缺乏而夭折。
(二)導師幫扶不力
高職學校學生基本上沒有創新創業的經驗,他們雖然有創新創業的熱忱,但是,對于其中的困難和挫折缺乏足夠的了解,不知道如何應對。為了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創新創業,導師的指導必不可少,但是,縱觀高職院校的情況來看,還缺乏綜合素質過硬的創業導師團隊,現有的創業導師基本是由本校教師來擔任,還有一部分教師則是由輔導員來兼任,他們普遍缺乏創新創業的經驗,空有理論知識,對于企業運營、股權分配、企業融資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無法為學生提供全面指導。
(三)與專業相脫節
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上,沒有做到以專業切入,只是簡單停留在上級任務和政策的落實上,對基地功能、定位缺乏準確思考,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對團隊把關不嚴,致使創業項目濫竽充數,加上與專業結合不緊密,致使創業項目缺乏特色,基本都是咖啡店、奶茶店、花店、水果店、零食店等,缺乏創新與特色。
二、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一)準確定位目標
在創業孵化園的建設上,首先,要構建出明確的目標,才能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合適的載體,長久以來,高職院校一直都將就業率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實際上,這種模式并不妥,一味追求創業率,往往效果是適得其反的,在孵化園的建設上,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出時代要求的高級復合型技能人才。同時,孵化園建設還要以區域經濟的產業特色、行業優勢作為切入點,明確發展路徑、發展目標,進行重點突破,構建出區域經濟帶領下的多層次產業格局,同時,孵化園的建設要以專業化、企業化作為發展趨勢,發揮出高職院校在專業技能上的優勢,完善企業化管理模式,促進技術產業化和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
(二)深化校企合作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需要依托于創業孵化園,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校企合作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利用了企業環境與學校的教育資源,由政府為其提供后盾,以培養復合型人才。早在多年前,國家就已經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的理念,在這一背景下,各地高職院校針對校企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當前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國家也對校企合作格外支持和重視,校企合作與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之間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推行如下幾種合作模式:
第一,以產業園為依托的校企合作。該種模式是依托學校用地來構建孵化基地,政府批準后,頒布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加盟,將教學、研發、服務等融合起來。在這種模式中,政府予以資金上的引導和支持,行業主管則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企業和高職院校是政策的實施者,孵化基地設置在學校內。通過這種方式,顯著縮短了企業、學校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學生的實訓和創新創業活動,企業的入駐也降低了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本,能夠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兼職教師,從企業角度來看,可以觀察學生的創新創業情況,為企業人才選拔做好準備,也能在技術上借助學校資源的支持。
第二,校企共建產業園。在這種模式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由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并成立相關的技術中心,高職院校能夠得到更多的益處,通過研究、互動,不斷改良現有的創新創業方案,以為社會培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第三,校企共建工作室模式。除了上述兩種模式,在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上,也可以采用工作室形式,由校企之間合作共建,通過工作室來開展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培育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工作室模式歷史悠久,早在1919年,就已經有高校應用了該種模式,工作室模式中,項目屬于合作的核心內容,企業與高職院校是合作關系,兩者資源共享、利益共贏、風險共擔,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創新創業目標。
(三)完善保障機制
要確保孵化基地能夠順利運轉,還要構建出完善的保障機制。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涉及學校、企業、行業、政府幾個主體,由學校提供創業環境、人才和優惠條件,構建產權轉讓、產權界定等法律法規,促進產學研的協同發展,對于入駐基地的企業,要構建完善的考核制度,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為企業參與者提供生活保障,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進一步強化管理,構建出科學的組織機構,并設置完善的準入與風險退出機制,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辦公場所支持,并定期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創業信息和項目,盡可能降低學生的創業成本,營造出寬松的創業環境。而每一個學生的個人素質、創業能力各有不同,因此,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合理評估,量身制作創業框架,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針對有創業想法和積極性的學生,予以全面、系統的創業培訓,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籌集創業資金,爭取政府的財政支持,進一步夯實服務內涵,做好創業經驗的總結,促進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最大限度發揮出孵化園的作用。
三、結語
鼓勵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是順應創新創業時代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益契機,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創業,需要依托于政府、企業、行業,構建完善的創業孵化基地。縱觀高職院校的情況,在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取得了成效,但是也暴露出問題,在孵化基地的建設上,要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政府、社會、市場、高職院校、學生之間的五位一體,完善基地管理,構建管理制度,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贛,徐健,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8).
[2]楊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研究——以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 10).
[3]孔韜,黃慧楨,張錦枚,等.以孵化基地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對策研究——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孵化基地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
作者簡介:
李黎丹,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長沙。